第(2/3)頁 湘西那邊驚蟄節氣,自古就有畫箭射白虎的傳統。 家家戶戶都會在所住的吊腳樓外,用石灰粉畫上弓箭,向著門外射去,當地人叫做射過堂白虎。 土家族以虎為圖騰,家家祭虎。 而為了防止虎患,驚蟄日畫箭符,保平安。 至于湘陰那邊,則是有驚蟄吃梨的風俗習慣。 “今天左右無事,倒是可以玩玩。” 錯過了年關和二月二龍抬頭,驚蟄也算是年后第一個比較大的節氣。 陳玉樓笑著提議道。 “可以啊。” “山下有桃樹,我可以去折。” 老洋人眼睛一亮,當即道。 他話音才落,一道沉悶的聲音傳來,“那我去畫箭符。” 幾個人低頭看去。 才發現,不知道什么時候,住在樓下的昆侖也已經醒來,正靠在欄桿處,笑呵呵的聽一行人說話。 “畫符不急,先跟我去趟鎮子里,好歹也是個節日,吃頓好的。” 陳玉樓笑著擺了擺手。 “好。” 掌柜的吩咐,昆侖哪會拒絕,當即應聲答應下來。 “陳掌柜,還是我和昆侖哥一起去吧,這一片我熟,哪家酒好,誰家肉菜新鮮,我都門清。” 聞言。 幾人下意識回頭看向最里面一扇窗戶。 楊方正靠在窗臺前,臉上掛著笑。 “吃頓好的,等天一亮,咱們也能啟程了。” 聽到這話。 一行四人不由相視一眼,神色間閃過一絲輕松。 轉眼十來天了。 確實也該啟程返回湘陰。 只不過,這話他們不好開口,如今總算等到他主動提出。 “那也行。” “正好都醒了,忙起來。” 陳玉樓點點頭。 片刻鐘后。 古樓內燈火通明。 楊方和昆侖縱馬下山,直奔距離最近的集市而去。 老洋人和鷓鴣哨師兄弟,則是去山下尋找桃樹。 獨獨剩下陳玉樓一人,他也沒閑著,找了些前段時間用來驅蟲,去除潮氣的石灰粉,簡單和了一下,走到樓外,按照記憶中所見,一點點畫起了箭符。 等他畫了個差不多。 鷓鴣哨師兄弟也已經返回。 手里拿著桃樹枝。 放在火塘上隨意熏撩了下,去除樹枝上的露水寒氣。 趁著燒枝的功夫,老洋人則是去準備燈火。 陳玉樓放下畫符的木棍,走進門時,一眼就看到兩人,一個手握燈火,照耀房梁、木柱以及地磚,另一個手持桃樹枝,輕輕拍打著墻角、地面。 口中還念念有詞。 細細聽了下,無外乎桃打墻,無處藏,驅蛇蟲,保平安一類的話。 看的出來。 扎格拉瑪一族雖然少與外界相通,一直過著避世而居的生活。 但上千年下來,又怎么可能完全做到不問世事,這些習俗明顯就是漢人的做法,彼此相互融合,然后漸漸流傳下來,也就成了傳統。 湘陰那邊也有類似的做法。 拿蠟燭照一照房屋角落,在牛羊豬圈外點上幾根香,燒上兩貼黃紙,也是為了圖個風調雨順,五畜興旺的好兆頭。 兩人做的極為認真。 一點不敢馬虎。 樓上樓下,每一處都沒放過。 陳玉樓也沒打擾兩人,負手站在樓下,這會功夫,天色已經漸漸轉亮,如鼓般的春雷聲卻沒有結束。 “好了好了。” “總算忙完了。” 在他眺望山下風景,順便琢磨返程路線間,一陣腳步從木梯上傳來。 回頭望去。 老洋人正擦著額頭上的汗水,一臉輕松的道。 “楊方他倆估計也快回來了。” 說話間。 山下已經傳來如雨般的馬蹄聲。 “還真是,說曹操曹操到。” 三人笑著迎了出去。 果然。 剛出門便見到昆侖和楊方,正提著大包小包的食材,推門進入院內。 和來時不同。 院里雜草已經被清除一空。 坍塌的竹亭,也被修葺一新。 小院頗有點山中隱士居所的感覺。 說實話,要不是此地距離湘陰太遠,陳玉樓都想留下來小住一段時日,悠然寧靜,無人打攪。 經過這段時間,楊方也從師傅去世的痛苦中走了出來。 目光里有了亮光,人身上也有了精氣神。 不再如先前那般,整天渾渾噩噩,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我去生火。” “不用,我倆來就行。” “一起動手吧,反正閑著也沒事情。” “也好。”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