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每家每戶都沒有落下,困難戶會多照顧一些,記得要把足額的玉米桿砍好,送到這邊來,才給銀錢。” “念到名字的,記好自己分配的畝數。” “人不在的,鄰居通知一下。” 許老三明顯昨日就安排妥當了,張口就來念出名字,和劃撥的土地畝數,等念完之后,一些在的人放下碗就要去自家地里砍玉米桿。 幾乎在場的所有人,都急匆匆的要回去。 “都回來,還沒有說完的。”許老三一敲拐杖,喝了一聲。 “老村長,還有什么事?” “是啊。” “我們家攤上一畝地,我要抓緊時間的。” 在場的漢子們七嘴八舌道。 “招工兩百五十人,其中兩百人每人每日二十文錢!” “另外五十人進入土窯內,每人每日百文。” “這兩百五十人一日,管三頓飯。” 許老三沉聲道。 “老村長這個和砍玉米桿,都能一起做的嗎?”一個村民忍不住問道。 “都能做,但前提要做好。”許老三點了點頭。 “老村長,算我一個,我家兄弟多,我不去地里了,就在這里幫工。” “算我一個,我婆娘比我力氣大,她去地里砍玉米桿,我留在這里。” “算我一個。” “最少就給二十文,還管飯,放到過去簡直不敢想。” “謝謝村長念著我們。” 一個個村民七嘴八舌的興奮道。 “別謝我,你們應該感謝的是遠勝。” “丑話說到頭里。” “干活拿錢,吃飯張嘴,其他事別管別說。” “如果讓我知道,誰管不住嘴巴,又不肯掏力氣。” “那不是和我過不去,那是和整個青山村過不去。” “等下我念名字,念到誰就是誰。” “沒有念到名字的,就趕緊把自家地里的玉米桿給砍完送過來。” “接下來還會有其他安排。” 許老三臉色一沉,隨后喊來大牛耳語了幾句。 不大一會大牛就跑回了村子里。 再過來的時候是牽著兩輛驢車,為首的一輛車,是把青山村祠堂里八家先祖的牌位給請了過來。 青山村許姓最大,人最多,還有其余七個姓氏。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