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想來是世子夫人體弱,在院中站久了,沾了暑氣。來人,將夫人攙到大殿中,取一碗冰梅飲來。” 謝德音此時只想快些離開,怎奈身子不爭氣的很,腳下虛浮,猶如踩在云端,她已經站了快兩個時辰了,便是為了腹中的孩子,也應該緩一緩,不然這出宮的路著實頂不住。 謝德音被扶著進了永壽宮大殿,坐在大殿左側,以手撐額半倚在桌前,太后瞥了她一眼,見她臉色發白,無絲毫血色,知道她這是中暑了,太后面上有關懷之色,眼底盡是冷漠。 不知為何,一種奇怪的感覺,她十分不喜這位平陽候世子夫人,分明這是第二次見她。 盡管她酷似自己,太后心中也對她有一種難言的厭惡。 她轉頭看著周戈淵全程并無注意到謝氏,才心中稍安。 “陛下,何處不懂?” “姜太公道:將相分職,而各以官名舉人,按名督實。選才考能,令實當其名,名當其實,則得舉賢之道矣。”小皇帝仰頭,有些怯怯的看著周戈淵,“朕如何能分辨何為賢才?” “如果君主認為世俗所贊譽的人就是賢能的,認為世俗所批評的人就是不賢能的,這樣同類多的人就會被進用,而同類少的人就會被遠離,這在朝堂上便會形成結黨營私之弊端。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一群偏邪的小人就會相互靠近圍繞,并遮蔽賢能,忠臣沒有罪過也會被貶謫或處死,奸佞的臣子通過虛妄的贊譽來獲取爵位,因此世道也變得越加混亂,而國家難免會危險乃至滅亡。 作為君主,有明辨賢良的能力,才會是一個合格的君主,陛下可明白?” 小皇帝如今不過十歲的年紀,周戈淵說話時,自然而然便卸了周身冷硬的氣勢,語氣十分的溫和。 小皇帝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他本來就不想親近這個冷面王叔,是母后非讓他問的,這會問完了,便陷入僵局。 太后一看,便湊過來,挨著小皇帝和周戈淵,語氣溫和,循循善誘道: “你昨天不是還說,想問問你攝政王叔武王伐紂的典故嗎?說母后和太傅講的無趣,更喜歡你攝政王叔講真實的戰場?” 小皇帝只能硬著頭皮點頭,“朕想請教攝政王叔武王伐紂,以及商紂是否是被妲己毀了國之根基。” 謝德音此時飲了碗冰梅飲,緩過來許多,微微抬眸看向上座時,只見太后挨著小皇帝,小皇帝的另一側是周戈淵,他神色溫和,太后笑意暈染在眉間,望著周戈淵時,目光柔的仿佛能滴出水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