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永樂十六年,四月上旬。帝征韃靼,攜海外三仙御空而歸。仙,一曰蓬萊、一曰方丈、一曰瀛洲。以仙明寶船,拖至京都百米之上,城中百姓驚異……帝宣:大明得仙法,入仙朝。” ——《仙明史紀事本末卷一·宣德》 “……” 京都城上空。 四月初,正是倒春寒,天氣無常。 一片天穹陰沉沉的,稀稀拉拉,細碎宛若鹽粒般的雪花,夾雜著毛毛細雨飄落而下。 萬米高空的云層之上。 以修為最強的朱瞻墡為首。 之后是朱瞻基、朱瞻墉三人龐大的神識,在寶船與后方仙山之間架起三道神識鎖。 后方老爺子朱棣則是跟大胖朱高熾二人,一前一后,用神識控制著兩件本命法寶緩緩下降。 “下方是哪里?”隨著船身緩緩向下與云海接觸,融入,下沉,地貌也越發清晰。 恢宏壯觀的京都城逐漸清洗起來。 “我們是一路南下,自然就是京城北面了,按照爺爺的意思,以北入皇城,而后橫懸于鐘鼓樓最上方,那里是京城最熱鬧之地。” 這時,朱瞻基笑著解釋道。 鐘鼓樓嗎?京城最熱鬧之地?朱瞻墡頓時來了興趣,分出一縷神識來到鐘鼓樓上空。 新年已經過去三個月了。 京城百姓也重新恢復了此前的忙碌。 不過自從大軍開拔北征之后,鐘鼓樓一帶,商業區,住宅區,所有百姓的日常談資,全都圍繞三件事而展開。 第一件事,朝廷在各地大肆招收工匠、醫藥世家的名醫入宮進行篩選考驗。 傳聞,凡是能在朝廷的選拔中脫穎而出的人,將會有意想不到的好處。 官爵?財富?又或者是田產等等。 甚至還有傳出說,如果在朝廷的選拔中脫穎而出,就會被分為軍中隨行,制造秘密武器的軍官,又或者是隨軍名醫。 總之,對于朝廷大肆從全國各地招募名醫、工匠的行為,在百姓間傳的神乎其神。各種猜測,陰謀論,又或者是傳說相繼出現。 而對于民間的種種猜測,朝廷卻是聽之任之,尤其是后來還越傳越離譜。 說什么朝廷找到了傳說中仙人遺跡,要名醫煉制仙丹,但是煉制仙丹需要工具,這些工匠就是負責專門煉制這些工具。 對此,還有很多百姓愿意相信。 第二件事,就是之前朝廷頒發的種新糧政策,還有那新糧的畝產量。 民以食為天,朝廷招收名醫和工匠,只能算是茶余飯后的談資。 可糧食,卻是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 對此,沒有人可以做到無視,甚至一些酒樓、客棧和飯館,已經開始引入這些新作物。 土豆、番薯,引入客棧飯館后,瞬間點爆了大明的美食文化。 嗯,修仙文明尚未在大明出現,美食圈已經迭代了好幾個新版本出來。 堪稱一波美食變法! 其中‘花生’更是各大酒樓的必備之品,像是什么酒糟花生,水煮花生這是下酒的必備菜。 第三件事,自然就是這次的北征了。 如今大明百姓糧食作物豐收空前,而且不知道為何,就連天災也不見了蹤影。 各方各面都是空前的好,對于朝廷要打仗,百姓也沒什么特別的想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