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朱瞻墡出仁壽宮,向清寧宮走的時候,已經(jīng)是巳時末,也就是八點多馬上九點。 大明春冬兩季的早朝一般是在卯時四刻。 而夏秋兩季時,早朝的時間則要提前一些,大概提前了兩刻左右,也就是五點半就要上朝。 當(dāng)然,這是開始上朝,而不是準備上朝。 一般在此之前,大臣們午夜就要起床,穿越半個京城前往午門,等候到5點,宮門才開啟。 宮門開啟后,百官依次進入,然后在奉天門后,奉天殿下的廣場整隊。 如果當(dāng)中有人行為舉止不穩(wěn)重,就會被負責(zé)糾察的御史記錄下來,聽候處理。 等到皇帝駕臨奉天門或者奉天殿,百官便要行一跪三叩頭,對皇帝行禮,而只有四品以上的官員,才有機會向皇帝報告政務(wù),與皇帝對話。 一整套繁瑣的流程下來,磨磨蹭蹭上朝剛好是這個點。 一般下朝,則時間不定。 有時辰時四刻,有時巳時初便會下朝,當(dāng)然如果皇帝不開心就另當(dāng)別論了。 朱瞻墡擺擺手示意宮女太監(jiān)不必行禮,然后一路來到膳廳,就見母親跟三哥朱瞻墉坐在飯桌旁吃飯。 嗯?按理說這個時候也該下朝才對,父親跟大哥還沒回來?“母親,三哥!” 想歸想,不過朱瞻墡還是先打了招呼。 聽到身后突然響起的聲音,正在用餐的張氏身體不由一顫,下一刻猛的扭身看來。 當(dāng)看到門口站著的兒子,雙眸“唰”的一下就紅了。 一雙明亮的大眼里,頓時開始霧氣升騰了起來,手突然捂住嘴,哽咽道:“兒啊,你好了?” 看著雙眼通紅,躺著眼淚的母親,朱瞻墡也不由的鼻頭一酸。 雖然從之前三哥朱瞻墉發(fā)給群主大號的內(nèi)容,他自然是知道的,母親也注意到了自己的異常。 但從始至終,張氏都不曾來仁壽宮看望過他,以張氏的性格,這皇宮里基本上想去哪就去哪。 而老爺子也不會對她太過苛責(zé)。 但她卻是懂事的沒有讓老爺子難做。 顯然,聰慧如張氏,她已經(jīng)察覺到了什么。 畢竟異常的不是枕邊人就是親兒子,想要不發(fā)現(xiàn)都難。 也因此,即便她心中再怎么掛念兒子的狀況,也是懂事的沒有來仁壽宮。 雖然丈夫和兩個兒子再三向她保證,朱瞻墡不會有問題,她心里就是放心不下。 現(xiàn)在看到兒子出現(xiàn)她再也繃不住了。 “五弟!”與不知道內(nèi)情的張氏不同,朱瞻墉可是知道,一旦朱瞻墡走出仁壽宮就意味著沒事了。 當(dāng)然,此時他心底也是非常驚訝的。 畢竟昨日白天,仙人才安排五弟閉關(guān),還說要靠朱瞻墡自己走出來,沒想到這才過了一晚就好了。 盡管心中有很多疑問,不過當(dāng)著張氏,他也不好多說什么,只是給朱瞻墡投以一個微笑。 無論如何,五弟沒事了就好。 “讓母親擔(dān)心了。”朱瞻墡上前,伸出手為張氏擦拭掉眼淚,繼而眼珠‘咕嚕嚕’一轉(zhuǎn),然后用極為夸張的表情,開始手舞足蹈,捏著嗓子搞怪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