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青陽道人,自那日觀戰(zhàn)上山后,五年未曾下山,而關(guān)于司馬長空的消息,也逐漸消沉了下來,逍遙散人偶有回寺,但卻也不曾得知師弟師妹的下落。 直到后來二人的消息,在江湖中也罕有傳聞,青陽道人得知嘆息不已,以為是司馬長空與別人廝殺,絕與別人刀劍之下,或者樹敵太多,遭人圍攻致死,感嘆道:“人世不過如此,任你風(fēng)華絕倫,也免不了喪命之禍” 此后請陽道人,便一直青燈為伴,豈料逍遙散人自走后五年,也沒回過一次,青陽道人,顧念同門之誼,幾番下山來打聽,不僅是司馬長空夫妻倆沒有音訊,就是逍遙散人也無人得見,心中痛惜不已。 直到又一次下山,碰到了遭到滅門之災(zāi)的凌霄,將其帶回寺中,念其頗有根骨,于是傳授武藝。 “須彌寺”本不是什么大寺,無人供奉施舍維修,久遭雨水風(fēng)化,寺內(nèi)和尚,也逐漸走的干凈另謀他所,只有師徒二人相依為命。 直到有一日,逍遙散人再次回到寺中,讓青陽道人歡喜不已,急忙領(lǐng)凌霄拜見。 師兄弟二人十?dāng)?shù)年未見,也均變了模樣,青陽道人,因終日不下山,靜修禪法,心如止水雖近古稀還頗有精氣神。 逍遙散人,大上青陽道人許多,年事頗高,本應(yīng)老朽不堪滿臉褶皺,但卻反道行之,面色華潤,腦門光亮。 青陽道人便知,這是師兄修習(xí)“天影神功”達到上乘之境所致,而逍遙散人的性格,也越發(fā)的開朗,好詼諧起來,再也不似以往死板迂腐,如此這般倒更符合了“逍遙散人”的外號。 逍遙散人小住幾日,便又下了山,青陽道人知道師兄的心境,也遠非他人所能比,再也不是當(dāng)年傻愚的“莊稼漢”了。 直到十年后,凌霄才又見過他師伯一面,直到現(xiàn)在也不知師伯的音訊所在,是以他們師徒倆也習(xí)慣了。 直到凌霄年方二十五時,青陽道人見凌霄的武功盡得所傳,心中慰然便命凌霄下山歷練, 將當(dāng)年天影老人,所留遺訓(xùn)讓其牢記在心,凌霄謹(jǐn)記心里,不過多久便回山一次看望老恩師。 第二次回山時見青陽道人,又收留了一個弟子,比自己小上許多,本來凌霄覺得師傅一人在山上寂寞,但有了小師弟的陪伴之后,便放心了許多。 澆花、種菜、劈柴,亦是一種修行,今日青陽道人,與往常一樣在院子劈柴,凌霄下山也有些時日了,聽靜修報說師兄回來,青陽道人心里很是高興,便讓凌霄進來見他。 雖不見人影但聽腳步聲也不止一人,暗想:“徒弟還帶了誰回來?”當(dāng)越來越接近時心中吃驚,一人腳步沉浮不定,時急時緩,這步法與師兄逍遙散人,頗為相似。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