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不得不說,樊管事真的是一個很稱職的管事,文瑤覺得自己給他開的工錢都少了,上到生意,下到家里,事無巨細都能安排的好好的,簡直就是撿到寶了。 這不,光是挑選酒肆的掌柜,樊管事就已經跑了鄧牙人那里不下三次了。 有樊管事在,文瑤是一點都不擔心,一門心思的撲在鴨絨廠上。 廠房蓋的已經差不多,開始招工。 當時文修易和陳縣令就已經說過,以后每個村會給發展一個產業,就是古桐村遲遲未動,不是他們不想,主要是覺得古桐村畢竟是他們根據地,總得好好商量一下才行。 這不,正好文瑤要弄鴨絨廠,這廠要是弄起來,幾乎能解決村子里一半以上的婦女就業的機會,加上古桐村占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在那,生產隊分到的地也是所有村子里最多的,再弄出點什么別的產業,那古桐村的村民恐怕是要分出三頭六臂來了。 這姑且不說,其他村子只怕就要開始有意見了。 招工開始,除了那幾家一開始就安排了名額的,其他人都正常報名,然后篩選。 主要是分三個工種,一個就是分揀鴨絨,屠宰場那邊取下來的鴨毛,會統一送到鴨絨廠,然后分揀工人就負責將鴨毛上的鴨絨分揀出來,然后收集好。 第二個,就是鴨絨的處理部分,這一部分涉及到鴨絨的處理和去味,用文瑤的話說這一步就屬于核心技術了,之前都是李氏在做,但是鴨絨廠蓋起來之后,鴨絨產量肯定會增加,李氏一個人恐怕就忙不過來了。 一家人商量之后,還是決定從鄧牙人那里買上十個人,至少手里拿著他們的賣身契,他們不敢把秘方說出去,畢竟這個時代,背主可是要被直接打死的。 誰也不會不惜命不是? 第三個工種,就是做衣服的人了。 現在的女人,誰都會點針線活,能做衣服,但是這衣服和衣服的區別還是有的,羽絨服更講究的就是針腳的細密,不然就容易跑毛,所以在做衣服的人上,挑選是最為仔細的。 最后就是由蔡氏擔任的質檢隊,選的都是人品比較好,做事細心的人,總共五個,專門負責跟蔡氏一起檢查那些挑選出來的鴨絨合不合格,還有做好的衣服,如果有不合格的就得重做。 工錢是按照計件模式算,有一個底薪在,每月二兩銀子的底薪,挑選鴨絨的按斤來,每斤鴨絨五十文,衣服也一樣,一件五十文,若是勤快一些,肯干一些,一個月下來賺個三四兩銀子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這對普通人家來說,已經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