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對于前往祭奠韓宗,雷衡并無異議,哪怕是守靈七日也未嘗不可。他在意的是“守孝三年”這個禮制。雖然自己并非韓宗子侄,但父師皆為其弟子,若是同樣需要守孝一年半載的,也是自己耽擱不起的。 雷衡知道,在先秦時期,宦官是負(fù)責(zé)宮廷雜事,掌管祭祀等差事,到秦漢時期,宦官開始參與政事,擔(dān)任侍從,傳達(dá)皇帝詔令,掌管文書,甚至可以左右皇帝視聽。 想來對于祭祀等事,封谞必然有所了解。雷衡忍不住直接開口詢問道:“侄兒對于祭祀禮制不甚了解,敢問舅舅可知其章程?” 封谞哈哈大笑,得意的炫耀道:“這你可問對人了。舅舅在宮中掌管永巷、御府、祠祀諸監(jiān),皇家祭祀可不能馬虎,其中細(xì)節(jié)我甚是清楚。《儀禮·喪服》要求,子為父母、妻為夫、臣為君需守孝三年。喪期內(nèi)不得婚嫁,不得娛樂,不得洗澡,不得飲酒食肉,夫妻不能同房,必須居住在簡陋的草棚中,有官職者必須解官居喪,等等。” “要守孝三年!”雷衡就擔(dān)心這個。 “倒也并未嚴(yán)苛要求。整個春秋戰(zhàn)國至秦及漢代,除了孔子弟子曾為孔子守喪三年外,并無一例守滿三年者。既便是孝子,如齊國晏嬰為其父晏桓子、吳子諸樊為其父吳子乘、刺客聶政為其母,也都是安葬后即結(jié)束居喪,時間一般為三個月或百日,稱為“既葬除服”。你父親若是拘泥執(zhí)拗,他去守個三年倒也無妨。”封谞話頭一轉(zhuǎn),沖著雷衡問道,“居喪滋味可不好受,衡兒何必去受那份罪,累得你母親心疼,舅舅這里不好交待。” “侄兒愿替父親居喪……居喪十日……”雷衡趕緊接下話頭,“還請舅舅助我!” “那是自然,一家人何須客氣。”封谞對雷衡越發(fā)喜愛,忍不住試探道:“衡兒,不如你一家搬來洛陽,舅舅出錢為你買個千石官位……” 千石官位?雷衡心中大喜,真是瞌睡遇著枕頭,如此好事怎能放過。 “不知舅舅準(zhǔn)備為侄兒謀取何處官位?” “公車司馬令,六百石。” “這是做什么的?”對于朝堂官職雷衡并不熟悉。 “也就是‘公車令’,負(fù)責(zé)管理南闕門,接待官吏百姓的上書、四方貢品以及被征召至公車府者。這可是個肥差……” 不管錢不領(lǐng)兵,這樣的肥差有個什么用!雷衡還是不置可否。 “衡兒嫌官位低了?那奉車都尉,比二千石。如何?” “掌管什么?” “負(fù)責(zé)管理皇帝乘坐的車駕。” 跟馬夫差不多,不要!雷衡一臉的嫌棄。 “南屯司馬,比千石,主管平城門。這個門日進(jìn)斗金,本是他人重金所托,舅舅忍痛讓與你。” 雷衡一下子明悟了:封谞是真心想一家團(tuán)聚,卻舍不得在宮中的權(quán)勢以及洛陽的產(chǎn)業(yè),必須是自己一家來洛陽。 可這樣明顯與自己的籌劃相悖,給一個兩千石虛職,卻令自己成為籠中小鳥束縛了羽翼,又是何苦何必呢? “侄兒想出鎮(zhèn)一方。比如漢中太守、巴郡太守……” “漢中單飏是陛下的人,巴郡李勝走的卻是張讓的路子。衡兒想這兩處為官,著實(shí)令舅舅為難!” “益州、荊州的其他太守之位也可。” “高居廟堂勝過戍守一方多矣,衡兒好不曉事!”封谞似是有些惱怒雷衡不知好歹。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