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冀州刺史部,簡稱冀州。位于中國東北部,西漢時治邯鄲(今河北邯鄲),為戰國趙國首都。東漢時改治高邑(今河北高邑東南),后又移治鄴縣(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范圍主要包括今河北省大部,因此今天河北省簡稱就是冀。 《卡爾戲三國 》傳送門:http://book.zongheng.com/book/719623.html ====行政區劃、人口==== 冀州刺史部(人口580萬) 1、劉焉(約170-約175),遷南陽太守。 2、公孫度(約175-約180),免官。 3、李邵(約180-約184),后被袁紹任為巨鹿太守。 4、皇甫嵩(184.11-185.7),因平定黃巾功封,后免官。 5、王芬(187),欲擁立合肥侯為帝,事泄,解印綬亡走,至平原,自殺。 6、賈琮(187-189.4),原為交趾刺史,接任王芬,轉度遼將軍。 7、韓馥(189.12-191),原為尚書,被董卓立為冀州牧,后轉讓于袁紹,自殺。 8、嚴綱(191),公孫瓚置,為袁紹軍所殺。 9、袁紹(191-202.5),原為勃海太守,后病死于鄴城。 10、董昭(199-200.1),冀州牧,曹操任命,轉徐州牧(車胄為劉備所殺)。 11、袁尚(202.5-204),袁紹幼子,兄弟相爭,冀州為曹操所占,投奔遼東公孫康。 12、曹操(204.9-220.1),冀州牧,歷任漢司空、丞相、魏公、魏王,病卒于洛陽。 13、呂昭(約232-約242),兼鎮北將軍。 14、桓范(約242),由兗州刺史遷為冀州牧,因恥于在鎮北將軍呂昭之下,病辭,后遷大司農。 15、孫禮(約243),冀州牧,因上奏被曹爽免官五年。 16、裴徽(約244年之后),裴潛弟,具體不詳。 17、山濤(約266-約270),晉置,遷侍中。 18、棗據(約281-約283),棗祗孫),晉置,遷太子中庶子。 19、司馬肇(約283-?),司馬岐子。晉置。 *步騭(229-246),吳置,遙領冀州牧,都督西陵,后升任丞相。 *張翼(259-263),蜀置,遙領冀州牧。蜀左車騎將軍,降魏,病卒于道。 魏郡治鄴縣(今河北臨漳鄴鎮,人口69萬)。 領15縣:鄴縣、內黃、黎陽、繁陽、陰安、魏縣、元城、館陶、清淵、平思、斥丘、曲梁、梁期、武安、涉國。 ? 清河國治甘陵(今山東臨清東北,67萬)。 領7縣:甘陵、貝丘、靈縣、郁(去有加俞)縣、繹幕、廣川、東武城。 ? 安平國治信都(今河北冀縣,人口65萬)。 領13縣:信都、扶柳、堂陽、南宮、陘縣、武邑、觀津、下博、武遂、饒陽、安平、南深澤、阜城。 ? 巨鹿郡治莊(去土加嬰)陶(今河北寧晉東陳附近,人口60萬)。 領15縣:莊(去土加嬰)陶、楊氏、鄖(去員加梟)縣、下曲陽、南轡(去口去車加言)、任縣、平鄉、南和、巨鹿、廣干、曲周、廣宗、廣年、斥章、列人。 ? 趙國治邯鄲(今河北邯鄲,人口18萬)。 領5縣:邯鄲、易陽、襄國、中丘、柏人。 ? 常山國治元氏(今河北元氏殷村,人口63萬)。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