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兩個月大的患兒,單單這句話,就給診病增加了不小的困難。 這么大的孩子,才出生時間不長,體質(zhì)弱,治療難度本來就大。 自古兒科就是比較棘手的一個分科,兒科之所以會被單獨劃分,正是因為給兒科治療的時候,難度大。 除了孩子身體發(fā)育不全之外,孩子的表達能力也差。 像這種兩個月的嬰兒,更是完全沒有任何的表達能力的,他不會告訴醫(yī)生哪兒不舒服,哪兒疼,哪兒難受。 一切信息都需要醫(yī)生自己去觀察,去了解,這本身就在治療上增加了難度,等于設定了一定的障礙。 剛才唐川過來說有患者,董齊輝面上不動聲色,心中其實還是很期待的。 有著患者,不就是機會嗎? 他也正好在這些小年輕面前展示一下。 說著話,唐川已經(jīng)帶著方彥等人到了病房。 因為孩子比較小,暫時在獨立的觀察室,方彥一群人都戴上口罩,進了病房。 看到患兒的情況,除了方彥之外,所有人都有點吃驚。 孩子面色發(fā)青,唇色淡白,閉著眼睛,能看的出,不停的出著汗,仔細聽,能聽到喉嚨有痰鳴,帶著喘氣。 就在所有人都觀察的時候,方彥已經(jīng)彎下腰,抓住了孩子的手腕,用拇診法給孩子診脈了。 所謂拇診法,也就是只用一根大拇指,放在寸關尺三個部位,進行診脈。 因為嬰兒的手腕纖細,寸關尺間距小,不可能放得下三根手指,所以采用拇診法。 “脈沉小而細。” 診過脈,方彥站起身來道。 “不知道董老有什么看法?”唐川問董齊輝。 “從脈證來看,患兒濁陰上逆,中陽不守,已經(jīng)呈現(xiàn)元氣暴脫之象的預兆了。” 董齊輝緩緩出聲,用詞非常謹慎,說了一句,就不再說了。 董齊輝的水平還是有的,患兒現(xiàn)在的情況確實是有了元氣暴脫之象的預兆了,不過為什么會這樣,怎么治療,董齊輝卻不吭聲了,而是眉頭緊皺。 來的時候,董齊輝還是信心滿滿,他是怎么也沒想到第一位患者就如此棘手。 這么大的孩子,又是這么一個情況,其實在董齊輝看來,這種情況都等于已經(jīng)沒救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