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前世自己了解的楚漢戰爭,那就是足足打了四個年頭才完事,而現如今,雖然明面上的是項羽,但是嬴高心里總有一種預感,那就是劉邦這個家伙也絕對不是省油的燈。 他別看現在就是在項羽的麾下當一個排頭兵,但是要是不早點把他整死,以后的事兒,還真就是誰也說不準。 蕭何看嬴高這顯然又是一次深思熟慮的決定,當下也明白不用再勸了,再勸也沒啥用了。 “君上,只是不知這一次親征,你意欲率何人為將前往?” 嬴高稍微沉思了片刻,又看了看蕭何,緩緩道:“咸陽城中的諸多將領,倒是夠了,只不過你與蒙毅之間,我欲將其人留在咸陽主持大局,另一人隨我前往陳縣,你以為,何人留下,何人前去為好?” 這個問題,蕭何一點也沒想到嬴高能直接就問了自己,他當然知道,一旦嬴高去了陳縣,那么留在咸陽城里的大人物馮去疾算是一個。 不過因為種種歷史原因,馮去疾雖然一直牢牢的占據著右相的位置,但是真正的勢力跟蒙毅差的還是相當的懸殊的,再加上嬴高當上了這大秦的皇帝之后并沒有對蒙毅進行打壓,反而是封為了太尉,所以蒙毅如今在朝堂上的地位那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大秦朝堂上的官吏對他全部都是心服口服的。 但是再進一步來說,自打嬴高真正的掌控了大秦的朝堂之后,那一小撮最為辛秘的事兒,卻還是掌控在左相蕭何的手里面,蕭何除了左相需要做的那一點點事情之外,幾乎就是對嬴高一個人負責。 這樣的事實,大秦朝堂里的眾人也是知道的,好在這倆人還都是不怎么爭權奪利的人,所以倒也一直相安無事,畢竟在蒙毅的心里也知道,自己能做到這個太尉,對于自己來說那都是意外之喜,做人嘛,不能要求的太過,不然的話手里面的東西估摸著都得說沒就沒了。 這要是按照以往嬴高的習慣,肯定就是蕭何跟著充當軍師的職責了,但是蕭何也知道,嬴高既然這么問了,那他的心里實際上就是想要讓蒙毅跟著去,問自己,可能不過就是看看自己能不能在咸陽城里面當好這個中流砥柱的作用。 畢竟北邊的危機還沒有解除,一旦匈奴再有什么突然之間的動向,對于守衛在上郡的蒙恬來說,蕭何在咸陽主持大局那肯定是沒有自己的親兄弟蒙毅在這聯系起來順手。 “若是君上將何留在咸陽城中,何定然不會讓君上失望!” 顯然,這個事兒他作為當事人是不能給嬴高提供什么建議的,雖然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蕭何也知道嬴高最信任的就是自己跟朱家倆人了,但是大包大攬的事兒并不是他擅長做的,也不是他想要做的。 “好,有你這句話,朕就心中有數了,明日朝堂之上,按照朕的安排行事即可,此番出征,切不可像上一次那樣……” “君上,根據王離將軍在信中所言,這近半載的時間里,我軍可是一丁點的戰船都沒造出來,故而這一次若是那項羽再逃回江東,我等依舊是束手無策之舉啊,君上總歸不能親自在那江邊督造戰船,這些事宜,還是應當在君上前往之前思量一番啊。” 啥叫忠言逆耳,這不就是忠言逆耳嗎? 蕭何話里話外的意思嬴高十分的明白,那就是你可別被這消息沖昏了頭腦,然后大張旗鼓的到那一看,人家又拍拍屁股回了江東了,然后你依然只能是在岸邊干著急,到時候你這大秦帝皇的臉可就丟大了。 對于這樣的話,嬴高是不會生氣的,自己之所以把蕭何這樣思維縝密,反應迅捷的人留在身邊,就是因為一旦真的像蕭何說的那樣,自己的跟頭可就栽大了,凡事要是有了蕭何的提醒,嬴高也能時時刻刻的鞭策自己,讓自己成為一代能夠青史留名的好皇帝不是? “無妨,此事我早已經做了部署,當不會成為此番攻取項羽的阻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