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相比平叛大軍中的其他軍將,徐承信的最大優(yōu)勢不在五千練武營士兵的敢戰(zhàn)之上,而在于他深厚的背景。 同樣是立下戰(zhàn)功,如果是一般地方軍將,或許只是一個三尉爵位就能打發(fā)了,但是對于定國公之子立下戰(zhàn)功,那么起碼爵位就要提升到世襲男爵那一層次,就算朝廷上那些文官們想要壓制,大多數(shù)勛貴和武將也都會一起發(fā)力。因為那是壯大勛貴階層實力的大好機會。 這就是出身的好處。 高魔世界就是不一樣,只要舍得投入,從京城傳遞消息到數(shù)千里之外的湘西,也不過一炷香的工夫。朱琚椿送到金陵的三藩請罪降表和奏章第二日就有了回復。 如果換做是正常沒有超凡力量的古代世界,換馬不換人,最快也要將近十天的時間才能跑一趟。畢竟馬可以替換,但人不能不睡覺。 即使人馬輪換,這個數(shù)字也最多減少一半,在等待朝廷命令的時候,很可能就會延誤戰(zhàn)機,所以古時候才有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說法。 皇帝的意思是可以接受三藩投降,但也不要他們充當罪軍,直接消減人手、發(fā)配瓊州或者廣西云貴邊境,讓他們跟那些土著蠻子打交道去吧。 楚王領(lǐng)會了皇帝的意思,當即就派人給保靖城里送去回信。 然后不過一個時辰,就見到保靖城門大開,三個身穿麻衣,背縛荊條的人帶頭,余下文武官員全部出城來投降。 朱琚椿這個平叛大將軍當著城中百姓和雙方數(shù)萬軍卒的面,在城外舉行了受降儀式。 當然,并沒有真的用荊條抽打負荊請罪的三藩首領(lǐng)。不然以尚可喜那風燭殘年的模樣估計挨不了幾鞭子就要咽氣。 三個王爺實際上也不過依照古禮做做樣子罷了。 而大明一方為了顯示朝廷的寬厚,也不會真的用荊條懲戒。 于是原本預想之中可能會持續(xù)很久的圍剿三藩叛逆之戰(zhàn),竟然出乎意料的在短短不到一個月內(nèi)就順利完成了,其中大部分時間還都是用在了趕路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