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巴達維亞人口本就稀少,那些土著在公司人眼中不算是人口,只能算是奴隸一級,整個巴達維亞運轉幾乎五成以上都是靠著漢人維持的,勤勞的漢人為他們耕種提供糧食,為他們紡紗織布提供體面的衣服,為他們榨油、磨面,為他們下廚、釀酒。 甚至離了漢人,公司的紳士們連服侍他們剃頭刮臉的人都沒有了。 可以說整個聯合公司的生活方方面面都被漢人們包攬了,巴達維亞離了歐羅巴雇員還能運轉,離開漢人那就真的會陷入混亂,那些懶得一比的土著甚至連最基本的種地和放養牲口的事情都做不好,指望他們,聯合公司上上下下都得餓死,而且土著們野性難馴,沒有了漢人以數量壓制,光靠聯合公司那不足三萬人的人口數量(算上非洲奴隸),估計很快就會被土著們圍攻造反,淪為凄慘的結局了。 心憂人口流失,公司上層采取了多種措施,效果是有的,可并不是很好。畢竟人家東寧方面采用的就是陽謀和利誘,給出的待遇要遠遠超過巴達維亞,就連一些底層的尼德蘭人都想要跳槽了,更何況是那些不得志的歐洲人和漢人們了。 得知情況的穿越者們為之一笑。 在晚餐時候大家討論,丁曉峰就說道: “說實在的,這些尼德蘭人也苦啊,斯巴尼亞人與波爾杜迦背后都有教會和國王支持,一個殖民呂宋,一個占據果阿謀求印度,尼德蘭人出身新教,本就根基淺薄,那些新教教會基本都控制在神圣帝國北方各個諸侯國手中,尼德蘭人之前廢除了貴族制學習施瓦次和威尼斯搞共和制,起初商業聯盟確實發展不錯,但是因為底蘊不足很快就從鼎盛時期衰落,先后被弗蘭茨和神圣帝國雙頭鷹家族和斯巴尼亞人統治蹂躪。如今雖然勉強借助歐羅巴大陸列強的紛爭而獨立出來,卻仍舊需要看人眼色小心行事。” 高朗優雅的用餐巾紙擦擦嘴: “所以這些尼德蘭人除了一部分冒險家,大部分都是破產商人、無產貧民,甚至還有不少東部躲避戰亂的各諸侯國農奴。名義上是尼德蘭殖民公司,實際上不過是十幾家中小商會組織的一批破產者和難民的混合體,大部分都是外籍雇傭兵和農奴,真正尼德蘭人的數量還不到十分之一,內部也不是那么和諧。如果有人能夠給他們另一條優厚的待遇,那么另謀出路是顯而易見的。” 有普特曼和查得這樣的帶路黨,車晨他們自然知道聯合公司的這些西洋人除了尼德蘭人之外,大部分來自神圣帝國各諸侯國,少數是弗蘭茨、英倫三島和南歐地區的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