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按理說島上幾萬人的田稅其實對太陰派來說可有可無,隨便在現代收購一批糧食一年的主糧就不缺了。 但自古以來,恩甚怨生、升米恩斗米仇的事情就屢見不鮮,給予太多的恩惠,反而會引起怨恨。所以穿越者們考慮到長久問題,給東寧稅收定下了十稅三的田稅,廢除其它一應雜稅徭役,此舉頓時贏得了廣大領民的擁戴。 在普特曼帶隊征稅之前,高朗將其叫過來囑咐道: “此次全島稅收十分重要,要為以后的夏秋二稅做出榜樣,一旦出錯,恐怕會為后面埋下隱患,所以你的任務很重,記住,任何人名下的田產都要按規定收稅,即使是鄭一平家中也不例外。” 領地里以鄭一平和魯斯等為首的文武官員,少的幾十畝,多的上千畝,都有男爵府賞賜的田產,但是他們也需要納稅,只不過作為在職官員會有一定優待。 放出普特曼這只惡犬,穿越者這是在未雨綢繆,因為以大明為例,明初還算吏治清明,但之后就越來越敗壞。 貪官、官商、縉紳三個群體,看上去是三群人,其實是同一群人。 這些人讀書就是縉紳,經商就是官商,有了功名出仕就是貪官。或者看起來是清官,實際上卻為官商與族人的保護傘,自己不貪,看似兩袖清風,卻任別人挖大明的墻角,危害其實比幾個貪官還大。起碼一般貪官也是會做事的。而所謂清流更多的是在壞事。 這個三個群體中,以士大夫階層為核心,凝聚力強大,是中土封建社會里最有背景,權勢最大的一個階層。這些官員目無王法掩護商人壟斷經營,掩護士紳階層不納稅賦。 可以說士紳是對大明帝國危害最大的一群人,不但不納稅賦,還縱容百姓把自己的田地詭寄在他們名下,掠奪了原本應該歸于朝廷的稅賦。 車晨有些嘲弄的說道:“大明朝二百多年,人丁越來越多,種植的田地也越來越多。但納稅的田地卻越來越少,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所以他們可不想東寧島上過了幾年也會出現士紳、宗族這樣的天然與官方對立的勢力,東寧島男爵府在設立之初,就定下攤丁入畝,廢除人頭稅,以及官紳一體納糧制度,頂多有功之人會有稅收優待,但誰也不能逃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