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片刻之后,大家看完了這份計劃書,也不背著兩人就商量起來。 “之前淡水城和基隆城加起來數萬領民就感覺人好多,基本夠用了,但是現在皇帝將整個東寧島都封給了小鹿,面對超過4萬千多平方公里的廣大土地,我們東寧領地絕對是地廣人稀的厲害,這比歐洲不少小國面積都大了不少呢!” 申明感嘆著對大家說道。 鄭銘腦中有著精準的數據,說道: “胖子說的沒錯,即使我們領地目前開發出來的地區只有淡水、基隆、大員和北港四個城鎮區域,不足領地總面積的二十分之一,以這個時代的生產水平,也足以容納至少二三十萬人富足的生活,更何況淡水、北港、大員這些地區都有著河流沖擊平原,稍稍開發就能再多輕松獲得幾十萬畝土地,無論是種植糧食還是經濟作物都能夠養活二十萬以上人口。現在加上北港和大員的漢民和東印度聯合公司的俘虜,也不超過七萬,很多地方開發出來也沒人可用。” 現代那邊的彎彎有著四大平原,而大明世界的東寧島經過車晨的探查,也有著四處平原,從北到南分別為淡水平原,基隆南部的平原,北港平原和大員平原。 其中淡水平原是面積最小的,僅有二百多平方公里,還被一分為二,包括了淡水河北岸的淡水城和原滬尾村一帶的狹長地段和南岸的另外半部分,屬于淡水河的沖擊平原。 基隆以南百里處有一條大河,多年沖擊出來一座三面環山的平原,面積大概六百多平方公里,地理位置類似現代的宜蘭和宜蘭河水系,穿越者們在地圖上將其標記為蘭陽平原與蘭河。那里僅有少量土著番社存在,幾乎是天然未經開發的初女地。 北港平原面積有兩千平方公里,是東寧島第二大平原,類似現代的屏東平原,東西窄,南北長,由被北港溪等河流與丘陵分割出的幾塊相鄰的平原地區組成,最南端的幾乎與大員平原相接。 東寧島最大的平原就是大員平原,位置在大員港所在臺江以南一直到島南端的廣大土地。 面積大概有六千多平方公里,類似現代的嘉南平原,不過面積更大。 除了這四大平原,剩下的平原地區都集中在東寧島沿海一圈,少數在島中部靠近山區的地方,不過面積一般都不超過一百平方公里,目前都不適合進行開發。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