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七十一 笨港五姓-《八零后咸魚術士》
第(1/3)頁
大明天啟四年(1624年),顏思齊等因不滿島國德川幕府的統治,密謀起事造反,參與島國人民的反抗斗爭。在島國,這種事情時有發生,只不過這一次作為大明乃至整個大洋西岸地區加上南洋地區最大的一股海盜勢力將參與其中。
顏思齊與楊天生、陳衷紀、鄭芝龍(沒錯,就是那個鄭一官)等二十八人拜盟為兄弟,立下誓言:“生不同日,死必同時”。眾推思齊為盟主。不幸事泄,幕府遣兵搜捕,思齊率眾倉惶分乘十三艘船出逃。
經陳衷紀建言,思齊率船隊柢東番,在笨港靠岸。見島上地肥水美、大片荒野未辟,決意在此開疆拓土,干一番事業。乃率聚伐木辟土,構筑寮寨。
北港,一名魍港,亦作蚊港。
指現代寶島北港溪下游一帶。為島上漢族移民最先到達、開拓的地區。故明時曾一度代稱東番島為北港。其地漁業極盛,又為海船出入港口,與澎湖、漳、泉之間往來頻繁。《讀史方輿紀要》中記載:“澎湖為漳泉之門戶,而北港即澎湖之唇齒”。“北港在澎湖之東南,亦謂之臺灣”。
是時,土番以為外敵侵犯,聚族攻擊。顏思齊遺人加以安撫,商定疆界,互不侵擾。在笨港東南岸的平野,規劃建筑了井字型營寨,中間為大高臺,使之成為組織指揮墾荒的中樞。與此同時,派楊天生率船隊赴漳、泉故里招募移民,前后計三千余眾。
這就是明朝時期第一個成規模的移民東番島的記錄,因此顏思齊也被后人尊為“開臺王”。雖然東番島有記載的早在千年前就有漢民遷移,不過時過境遷,那些漢民幾百年下來早就淪為土著了。甚至后世學者早有提出島上原住民很多都是更早的時候由大陸遷徙過去的人種,畢竟只有一道狹窄的海灣阻隔,就是用獨木舟,也能橫渡過去。
這些歷史中記載不多,也都沒有顏思齊開臺那么具有歷史意義。
可惜顏思齊這位堪比汪直的大海主英年早逝,死的太早,不然在其經營之下的東番島或許會早幾十年成為海外一大勢力,估計也就沒有尼德蘭人和后來的鄭芝龍多少事了。
鄭芝龍正是先后施手段收攏了顏思齊與李旦兩位大海主的遺產,才一躍成為東南沿海的霸主,成為十八芝的老大,不過即使在那時,也還有楊天生、李魁奇、劉香等同級別的海主還有李旦之子看不慣鄭芝龍的作為跟他對著干,直到鄭芝龍轉頭大明旗下,才借大明之力成功擊敗眾多對手,一統東南沿海。
近年來,被封王的鄭家已經逐漸放棄東番這條后路,所以笨港一帶失去了往日千帆過往的盛況。
但在這個時期,平野仍是笨港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已經形成了大鎮的規模,人口數量不比中土一些偏遠小縣城規模小。
此時的平野鎮里一片愁云慘淡,原來由顏思齊興建,再經過鄭家擴建的聚義廳,現在成為了笨港眾頭家議事的場所。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城市|
金华市|
北川|
班戈县|
七台河市|
桃园市|
阳春市|
惠州市|
庆云县|
肇东市|
大港区|
合阳县|
商丘市|
新闻|
桐梓县|
吉安县|
富民县|
漳浦县|
三台县|
禹州市|
长白|
汤原县|
元氏县|
屯门区|
台中县|
昆明市|
九龙城区|
深泽县|
曲靖市|
体育|
肇东市|
吉水县|
景泰县|
玛沁县|
辰溪县|
玉龙|
临湘市|
青田县|
琼中|
金阳县|
屯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