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對于向景帝請求管理京城一坊之事,在方正一心中已經醞釀了一段時間。 所以對這件事也是有了八九成的把握才決定開口。 在他看來景帝思想頗為開明,作為一個馬上皇帝有著豐富的戰場經驗,不但有魄力,思維也很難被那些世俗的條條框框所限制。 畢竟這世間再險惡的變化,也難以超過戰場,為了生存,人是什么方法都能想得出來的。 二來還是得益于前段時間李元照驚艷四座的表現,毫無疑問大大增加了了方正一在景帝心中的信任度。 給太子放權管理一坊之地這件事本身也不是什么特別重大的事項,唯一的問題方正一跟太子可能會一同經商,這件事說出去比較難聽,朝臣難免會有議論。 但是方正一想的是,我跟太子本來就是臭的!還差你們再多一頓罵么?做生意又如何,皇帝不也在賣茶葉? 于是趁著賺了四萬多兩的機會,果斷向景帝開口,結果也如方正一所愿,景帝欣然同意。 至于選擇的坊市地點,方正一心中也早有預案。 每日下值后出于職業習慣,總是想到四處看一看,所以京城內的情況也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 京城一共一百零八坊,如棋盤一般分布在整個城內。 最初方正一的選擇乃是最靠近內城東的玉壺坊,玉壺坊位置優越,而且基礎設施完善,商業繁榮,治安良好,就連路面也是如同桃源縣一般用石板鋪路。 所有的東西都可以用現成的,可以省下大筆的資金。 而且玉壺坊還靠近東城兵馬司,如果遇到麻煩需要人手,他跟李元照可以第一時間有人馬驅使,十分的方便。 但是即便如此優越的條件,方正一糾結了一番后還是決定放棄了。 主要是考慮到玉壺坊如此優越的條件其中利益關系必然錯綜復雜,即便由太子管理也難免多生出許多事端。 更重要的原因是玉壺坊非常富裕,而半山坊更窮困。 半山坊與之相比條件可以算得上是天差地別,光路面就參差不平,雖然聽說五城兵馬司已經在近期修整過全城的道路。 但是半山坊基本就是把土路夯實了一遍,趕上陰雨天氣難免還是會有些泥濘。 這里不但窮人多,而且周邊的幾個坊市條件也都仿佛。 方正一是窮人堆里混出來的,受窮受苦的見的多了,本能的就會優先考慮貧困地區。 如果選擇半山坊發展,一來能直接改善坊內百姓民生,另一方面也可以帶動周邊坊市發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