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此時此刻的帝京之中。 內閣正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吵。 大臣們多身著緋色官袍,不少胸前紋著仙鶴,錦雞,孔雀,明明是當朝執宰,卻一個個爭辯的脖子漲紅。 “面對如此叛賊,豈能委曲求全,今日應了封賞,明日又要其他,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叛軍又至矣!絕對不能開這個頭!” “是啊,這些武夫,豈有讓他們滿足的道理,欲望無窮無盡,就怕封賞只是個由頭,謀反是真。更何況,這筆金額,不是個小數目,會讓我大炎財政十分吃緊,眼下北地、西陲邊務才是重中之重。” “但是,如果不化解這股兵怨,越拖到后面,越不好處理,眼下圣上臥病不起,無法料理政事,不是起正面沖突的時候,若是將三皇子徹底逼反,那就不妙了。” 內閣總體分為主戰派和求和派。 主戰派認為,必須派重兵鎮壓,不能養虎為患,即使滿足了對方,也有可能打水漂。而主和派以安撫為主,發文書慰問,化解軍隊的怨氣,讓對方失去謀反的陣腳,自然不攻自破。 “王大人,你覺得呢?” 一位內閣大臣扭頭朝王和甫問道。 已經是文淵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的王和甫微微沉吟,并沒有發表自己的觀點,而是看向了首座的一位眉發皆白,每一縷發絲都疏的一絲不茍的儒雅老者,笑道: “王某愚鈍,覺得此事需要思考再三,還是由首輔大人來定奪。” 將這個皮球踢給了首輔袁玄罡。 相對于那些爭吵的大臣,袁玄罡反倒是安靜的多,正襟危坐,端起袖子,看著他們吵,神情安然若素,好似見過不少大場面,這樣的事情已經習以為常。 王和甫之所以將皮球踢給他,也是因為最終的決策權,還是在首輔身上,起最后拍板的作用。 此外還有一層用意,袁玄罡乃當朝安國公,同時也是永安帝少年時期的老師,于是他還有一層帝師的身份,乃是名副其實的當朝第一重臣。 袁玄罡三十年首輔生涯,不驕不躁,從不站隊,不參與諸皇子的斗爭,對廟堂政事一直耐著性子冷眼旁觀,只看只聽,唯獨不說,只聽從圣上一人。 正是有著這樣穩健的性子,才能一直久居首輔的位置。 眾人這才想起,首輔還沒有發表觀點,一個個都安靜下來。 袁玄罡見他們都聊的差不多了,都在等自己拍板,終于開口,語氣淡然道:“圣上的意思,只有一個。” “除。” “除?” 不少大臣聽到這個字,都是小聲低喃。 “難道圣上也想除去三皇子?或者說,也是主戰的?” 袁玄罡搖搖頭,否決了這個說法,解釋道:“不是大動干戈的除,而是溫和的除。” 此言一出,很多大臣這才意識到。 圣上這是打算兩手抓。 王和甫第一個輕笑道:“不愧是圣上,果然深思熟慮。” 聞言,袁玄罡看了一眼王和甫,露出一縷興趣:“哦?難不成王大人已經想到了解決之法。” 王和甫點點頭:“放任不管絕對不行,但管的太狠也不行,這些畢竟都是大炎精銳,肯定以招安為主,最好的辦法,就是用解決軍隊的怨氣,化解他們兵變的緣由,隨后逐個擊破,一個個拉攏,這樣饒是這些武侯有天大本事,也沒有了立足之地。” 此言一出,眾人思路頓時清晰了起來。 先用封賞化解軍隊內部的怨氣,讓其不再是一塊鐵板,隨后再派兵去鎮壓,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召回不少不愿參與宮變的將士,從內部化解矛盾,迫使三十萬大軍做出抉擇,是叛是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