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琉璃燈的光芒灑在盤虬臥龍的金色殿宇之下,長樂宮的正廳,上百書案擺在兩邊,不少身著文袍的儒生坐在位置上,奮筆疾書,身居國子監大祭酒的大儒端詳四周。 正中央有歌姬彈曲弄舞,鳳首箜篌,鴛鴦琵琶,縹緲壯麗的古調,是來自大炎的天籟之音。 不時有人把手中詩稿交給太監遞上去,出了佳作便會被某位大儒當場念出來。 絕大部分人,都是正襟危坐,彼此聊天,比如今年書院又有哪幾個好苗子,可否當狀元之才,招來儒廟,為圣人做貢獻,道門手下出了幾個絕世劍修,今年三教之中,有哪些高手,年輕一輩,哪個可當大任? 詩會只是調劑宴會的形式,不是主要目的。 陸云卿認真的提筆在宣紙上寫下一篇詩文,毫無阻力,沒有思考,仿佛一切水到渠成,而陸光耀上前一瞧,不禁感慨,真是一手勁松挺拔的工整好字啊! 回頭一看自己,黑字竟會打架,模樣似狗爬! 面色淡然將毛筆放回硯臺,把詩稿交給一旁的太監,便翹首喝了一杯茶,開始等待起來。 掃視一圈,看到了不少他國使臣,譬如:大霜王朝,高麗國,金烏國,婆羅國,南周小國... 唯有大霜王朝,勉強能正眼瞧上一眼,表面是能與大炎抗衡的大國,位于中土天下版圖西南方向,實際上內部四分五裂,大霜皇帝之下,還有小霜王、金霜王,銀霜王三位諸侯。 此次來朝貢,不就是為了借兵,想以他國之兵,光復大霜。 見他們滿面愁容就能看出,而永安帝安然若素,卻沒有輕舉妄動,顯然是拿捏了主權。 “早就聽聞,萬佛寺百迦羅漢乃是佛門最為出眾禪師,不知可否賞面,來我婆羅國講經?” 座位上,婆羅國使者是一位小麥膚色,頭戴寶紗圍巾,兩撇胡須的中年男子,朝著一位雙手合十的年輕紅色袈裟僧人拜了拜。 年輕僧人面色淡然道:“貧僧若沒有記錯,婆羅神母也是佛門七祖釋迦座下的神靈,何必如此拘泥主次,本是同源,不必如此客氣。” 說實話,他還是看不上這種婆羅國這樣的小地方。 “使者不必灰心。不如讓派我山天師去婆羅論經講道,如何?” 一旁五行觀的云虛真人笑著建議。 婆羅國使者聞言,神色一怔,勉強笑道:“多謝道長好意,算了算了...” 陸云卿望著這一幕,看出了使者的尷尬。 婆羅國以佛教立國,王室一直都想得到大炎佛門認可,這樣一來,誰能得佛門生天助力,就擁有了王位繼承權。 這個頭可不能輕易開。 因為涉及到兩國外交,主權、君主廢立類似問題,還需跟大炎皇帝商議。 大炎以武立國,用文治國,與三教共治天下,彼此相互達成了一個完美平衡。 三教需要大炎朝廷保持人間安定和平,氣運定數,民間香火一分都少不了。 大炎同樣也需要三教祖師的頂尖戰力,來維持四方的安定,擊退魔障、妖族的入侵。 道祖天尊,佛陀菩薩,儒廟圣人,應當是這個世界最厲害的一戳子人了。 陸云卿掃過三院代表,內心清楚。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