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曹真提議司馬懿出督揚州諸軍,曹叡沉吟不語,心里暗自權衡:早年先帝多次興師江淮吳越之間,司馬懿雖留守洛陽未隨駕出征,但也參與其間、謀劃軍機。自己繼位以后,又都督荊、豫二州諸軍事,曾率軍馳援襄陽被圍的前將軍滿寵,成功擊退吳大將諸葛瑾。 司馬懿既能運籌于帷幄之中,亦能決勝于千里之外,出將入相,允文允武,也算是如今朝中屈指可數的通才了! 這樣的良臣,正應該荷任要職,入朝輔政,幫助朕對付諸葛亮,怎么能放任于地方呢? 況且合肥、壽春乃至整個淮南,地勢低洼,多平原,適合奔襲迅捷的騎兵作戰,吳國多水師,雖能偶爾泛江跨河來攻,卻終究不能占據陸地。 揚州之危,遠遜于關中。 故而,更不可棄司馬懿去合肥…… 面色不變,心中權衡完利弊,曹叡開口拒絕:“車騎將軍朕之肱骨,朕相與謀,不能離之片刻,卿此議不妥?”偏頭想想,曹叡道出了他的安排:“朕的意思是,讓前將軍滿寵轉督揚州,左將軍張郃、偏將軍夏侯霸接替滿寵出督荊州。” “眾卿覺得朕得安排如何,有無紕漏?” 司馬懿是一個胸懷大志和野心的人,現在曹魏腹背受敵、風雨飄搖,與其留在曹叡身邊、受制于人,不如都督一方、擁兵自重,掌握軍權。將來無論是形成割據之勢,或是擇強主而事都有諸多便利……奈何……皇帝不許不放人。 司馬懿表情無波瀾,看不出喜怒,出言道:“滿伯寧武皇帝舊臣,大魏龍興勛臣,太祖在兗州時初事太祖,漢帝都許,委任為滿伯寧為許令,后二十年間歷任奮威將軍、汝南太守、伏波將軍等職,堪稱帥將良才。臣以為,滿伯寧碩年老臣,國家重器,非他不能震服東線的振威將軍領東莞太守、關內侯胡質,揚州刺史王凌(漢司徒王允之侄),鷹揚將軍領廬江太守文欽等悍將驕臣。” “故而,”司馬懿向曹叡鄭重下拜:“臣認為陛下之選乃上上之選!陛下神明!” 曹叡微笑著頷首,這個司馬懿,他的眼光總能和自己看到一起! 復問曹真:“大將軍覺得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