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一群官,雖未必有多少水平,但總是當了十數(shù)年官,經(jīng)驗是很充足,就是一群寶藏。” “我本以為可能失敗,不想還是成功了,只是沒有想象的那樣多。” 細想也明白了,四書五經(jīng)高達17級左右,就是世上第一流的水平,自己考取狀元時也就是這級。 “但四書五經(jīng),是朝廷公開收集,編輯,代代積累,才有著水平。” “而為政之道,治政經(jīng)驗,都是密不可傳,哪怕父教子都難以盡心,更哪有師教徒的事,提點一句,已是厚恩,而朝廷更不可能公然研討。” “這說白了,就是帝王心術(shù),既無書可讀,也無師可學,全靠揣摩。” “每代都是從頭開始。” “這次能順利學習到知識,也要多虧了我現(xiàn)在的身份。” 不是自己乃皇孫,就算是向羅裴提議,羅裴也未必真的肯聽進去。 “更是依靠了紫檀木鈿。” “只要一句二句,哪怕當事人尚有不少保留,也能被我學到。” 只是蘇子籍歡樂,但場內(nèi)爭辯,卻越來越有煙火氣,一句說完,七品官想閉口了,但還是粗重喘了一口氣,說:“荀大人您是上官,我本不敢爭辯,只是有句話不吐不快。” “施恩當然是皆大歡喜,百姓不是夷狄,不是禽獸,不會畏威而不懷德。” “但您也當過正官,您想想,治下十萬百萬百姓,就算施個餅,又要消耗多少藩庫呢?” “儀仗耗費,不過是恩德十分之一,效果卻是仿佛。” “非我等不愿,非朝廷不愿,實恩典雖大,無以普澤罷了。”這七品官的聲音并不高,但錚然有金石之音。 大家都是官,頓時都鉗口無言。 【經(jīng)驗+1600】,這一句震耳發(fā)聵,蘇子籍一驚,頓時明白了他還沒有說盡的意思,對,官府的錢,是百姓所出,就算施恩,也不過返回部分,又能使多少人滿意? 只有威加四海,文者儀杖,武者有兵,才能威懾不服,蘇子籍頓時眼神都變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