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對聰明學生本就有著好感,蘇子籍又年少,鄭立軒滿意點了點頭。 “下午你來上課吧,陳訓導下午教授《尚書》,他雖是舉人,但教出過一個進士,在府學很有名氣。” 蘇子籍知道,這是鄭立軒在指點自己,不要錯過下午的課,立刻說:“學生明白了。” 鄭立軒又對蘇子籍叮囑一番府學的注意事項,這才讓他離開。 回到宿舍,才一進門,就聞到陣陣飯香,不是葉不悔生火,畢竟剛到,柴木還不知道去哪里買,做飯也來不及。 “府學外面就有著賣飯食的攤子,我就買了一些回來。”見蘇子籍望過來,葉不悔解釋。 又說著:“不過,沒想到價格比縣里還要便宜一些。” “這邊人多,許是薄利多銷。”蘇子籍洗了手,招呼葉不悔坐下,二人吃著熱騰騰的菜餅,并低聲交流。 見葉不悔雖因趕路有著一些疲倦,但在入住小院,多了一點輕松,蘇子籍心下稍安。 二人中午隨便吃完,蘇子籍叮囑葉不悔歇息,有事明日再忙,自己稍打盹了一會,重新洗漱,打起精神去了講堂。 過去時,還帶上了書本,雖自己用不著,但這是禮貌。 到了才發現,府學看著不小,實際上學生卻不算多,只有六七十人,這些都是秀才。 按鄭朝律法規定,考取秀才并不是一勞永逸,不再參加科舉,秀才也要參加歲考,各省提學主持歲考,成績則分為六等。 一般一二等,可升補廩生、增生;三等算是普通成績,不好不壞;四等就要受責處,若考了五等,廩生增生遞降一等,附生降為青衣。 這還不是最可怕,最可怕是考了六等,就要黜革。 秀才也不是那么好考,黜革,不僅是心血付諸東流,且對面子上也是極大傷害,所以為了不黜革,秀才們每年也都要認真復習,不敢懈怠。 這也是考取了舉人才能真的松一口氣的原因,因只有考取了舉人,才算是終身體,若無大罪,功名不會黜革,也不用再歲考,真正改換門庭。 蘇子籍作廩生,一到府學講堂處,就受到了陳訓導跟秀才同窗的關注。 畢竟廩生是直接有資格參加鄉試的秀才,哪怕剛入了府學,在一眾秀才中,也是拔尖,而身為讀書人,又有幾個愿意壓在人下,自認不如?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