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現(xiàn)在敵酋和朝廷談不攏,是要價太高,別說是獨立,就算是封個西南王,也超出了朝廷的底線。” “可是敵酋要價這樣高,敵酋下面,已經(jīng)損失慘重的一百七十寨呢?” “而且不需要招降全部,有三分之一就可以,到時戰(zhàn)后,不但要殺一儆百,死硬者就要株連,要不,怎么能儆后來者?” “而且,不殺的人就要安撫,有叛徒和不叛,矛盾重重,官府可分而治之。” “要是全降了,反不好處理。” 蘇子籍的話沒有說完,趙督監(jiān)已猶醍醐灌頂,什么都明白了。 打到現(xiàn)在,不知道死了多少山寨兒郎,敵酋是騎虎難下,要不能爭個西南王的帽子,這口心氣一散,手下山寨的反噬就會到來,到時必會死無葬身之地。 都是死,為什么不死撐著,說不定有轉(zhuǎn)機。 但損失慘重的一百七十寨,就沒有這必要了,打到現(xiàn)在這地步,大部分山寨都只想回到以前,要價已經(jīng)低的不能再低。 要是繞過了敵酋,與各個寨主接觸,只要許其平安,又或加一官半職,只怕許多已經(jīng)抗不下去的山寨,立刻反水降了。 敵酋形容的好,就是這“強弩之末”四個字,手下山寨一散,他就死路一條,連想打都不能打了。 至于后面兩句,全降和部分降之的處理,更是著眼于治平,不僅僅是軍事了。 蘇子籍這幾句話,句句精辟入里,仿佛大勢都在心中。 趙督監(jiān)當(dāng)年在軍營,才初入宮(閹割),曾見過這神態(tài)一次,太祖在火把下,雖一時不利,被敵方大軍重重包圍,可鎮(zhèn)定如恒,來回踱步,談?wù)摯笫拢貞驯貏伲伤^氣吞山河如龍。 不肖今上,不肖太子,更肖太祖。 蘇子籍見他怔得發(fā)呆,暗自懊悔把話說得太直太深,正思挽回,趙督監(jiān)已回過神來,竟向蘇子籍一揖,說:“真正受教了,有此陽略,敵酋再難有活路了,西南也可速平。” “不想公子心懷韜略,擅長兵法。”欣喜過后,趙督監(jiān)又沉思良久,才再次開了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