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他呵出一口氣,竟似拔刀起了白霜:“伐滅夏國,正當其時!夏國人越是以為他們有救了,越是覺得景國能夠保住他們,我們越是能夠一戰打垮他們的脊梁!” 他通篇未見一個殺字,神態也絕不兇狠。 可此等鋒芒,凜然有迫人之利! 曹皆輕輕領首:“重玄將軍所言……甚合我意。” “夏國人越是看到柳暗花明,我們越是要打碎他們的幻想,趕他們到窮途末路!” “我不會退軍。” 他的雙手撐在案上,又重復了一遍:“除非陛下的圣旨遞到我面前來,不然我絕不會退。” 他站起身來,很平靜地說道:“準備決戰吧。” 與漣江東岸的軍議氣氛完全不同。 同央城內,此刻陣陣喧聲。 大夏帝國的文臣武將們,難抑激動心情。 從去年十一月七日齊國正式宣戰開始,一直籠罩在人們心頭的陰云,好像一下就散開了!就跟此時的天色一樣明朗。 不,那陰云豈止是從去年橫亙到今年呢? 是從道歷三九一九年十月,星月原之戰結束后,就已經開始。景國布設于夏國境內的儀天觀,一夜之間就遭到了裁撤。 夏國就那么突兀地,需要獨自面對齊國這東域之霸主。 戰爭不是夏國人在神武年代的選擇,雖則朝野上下一直說東進東進,但真正的夏國高層都知道,他們從來沒有準備好。 可誰會給你準備的時間呢? 在當年的爭霸之戰結束后……這片廣袤土地上,戰爭的開始和結束,就已經與夏國自己無關! 一直都是齊國和景國的事情罷了。 這一次齊國與牧國互相借勢,其實有一種隱性的聯手威逼。 而景國依然強勢,一度拿出了以一敵二的氣魄來,竟先用星月原之戰來驗齊國的成色。 齊國先勝星月原,反手又幫牧國偷了一座離原城,由此掀開了牧國與盛國長達一年的輪戰——景國盛國彼時的目光,都在牧國一眾名將身上,誰也沒有想到,竟是在臨淄禁足的曹皆,去拿下了離原。 事后想來,真是以天下為局,偷天換日的落子。 齊帝和牧國女帝的默契,便在那一手中。 坦白說,雖則夏國絕大部分人,都把這一次齊夏之戰的勝負,寄托在景國身上。舉國打持久戰爭的最終指望,就是撐到景國南下之時。 但是沒誰會覺得,景牧在盛國展開的大規模戰爭,可以在三個月內打完。 畢竟是兩大霸主國的碰撞,畢竟是牧國率先挑起的戰爭,那位女帝擺出了馬踏中域的氣勢,焉能沒有一點倚為勝負手的底牌? 從客觀條件上來說,景國作為正式開啟了國家體制時代、雄踞中域的最強之國,霸業之久,與新紀同歲,底蘊深不可測。 荊國驟然發起的西擴戰爭,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景牧之戰的速度——誰不知道,西北五國聯盟,暗中也有景國的支持呢? 要不然那苦寒之地的小國,一開始是憑什么練出強軍? 那五個國家,每年在景國購買的強大軍械,幾乎都只堪堪支付一個成本。國與國之間,什么時候還有這般仁義可講? 只是景國對西北五國聯盟的支持,還知道遮遮掩掩。對于夏國的支持,則是明目張膽。對于盛國這等道屬國的庇護,便是堂而皇之了。 天下形勢如此,夏國高層也早有為棋的覺悟。 他們越是敵視齊國,越能獲得景國的支持。所以才有東進之聲,不絕于朝野。 雖則一直都有聲音說景國已經根朽葉腐、老樹將凋,但這個古老而偉大的中央帝國, 還是用這一場景牧之戰,再次宣告了自己的強大! 而景牧戰爭的結果,對夏國來說,完全是守得云開見月明! 在這種人人歡喜的情況下,急匆匆走進議事廳的奚孟府,就略有那么一些…不合時宜。 人們看著他。 夏國的文武大臣們,守在同央城前線、有著為國決死之覺悟的大臣們,難掩異樣地看著他—— 就在前不久,這位大夏國師,主導并執行了,放棄夏國東部諸府的戰略。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