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但作為夏國國防上最大的一張牌,護國大陣必不能這么早用出來。 別的且不說,護國大陣開啟所耗費的資源實在恐怖。每開啟一天,都有海量的道元石耗去,不可能作為常規(guī)的手段。 所以需要有類似于劍鋒山這樣的防線來補充國防,以御外侮。 今劍鋒山已不可恃。 同央城防線便是夏軍這次構筑的第二道防線,也是抵擋齊軍的真正防線。 以重兵屯之,以九龍離火陣固之。 那一磚一瓦,一人又接一人 仿佛整個夏國人力國勢的涓滴匯聚,成就洶涌大潮,在極短的時間里,要劃出天塹! 奉節(jié)府在夏國東北方向。 劍鋒山是夏國境內頂有名的一座雄山。 大夏方志里所謂“東北門戶,以劍鋒豎之”,恰是如此。 當年旸國屹立東方的時代,旸帝的威嚴,也不曾越過了劍鋒山去,它由是聲名顯極。 直到去年,為齊軍奔襲所破。 齊國年輕將領王夷吾身為先鋒,兵勢快絕,一路諸國避道,匿跡疾行。連夜突入夏境,不計生死,強襲劍鋒山!結軍陣斬殺彼時的劍鋒山守將華方宇,叫護山大陣都沒來得及開出來,滿山的軍械都叫齊人運走—— 這本該是讓王夷吾名動天下的故事。 但因為后來有姜夢熊站上劍鋒山,拳問夏皇之事。 此前的什么,也都相較黯淡,并無多少人在意了 畢竟在“姜夢熊”這個名字面前,什么內府殺神通外樓,什么天下第幾內府,也直如小孩子過家家般。 姜夢熊再一次稱名天下,昭顯霸氣,也無非是他過往無數輝煌戰(zhàn)績里的一例。 而成為那轟下百里之淵一拳的背景、直接導致夏國示弱服軟的虞禮陽,難免為天下人看輕。 是故再次登上劍鋒山的虞禮陽,心情是復雜的。 他最適合來守劍鋒山,旁人都知道的事情,他當然也知道。之所以還要安國侯主動請死、還要姒驕來暗示一下,不無這種復雜的心情作祟。 他實在不太好面對這里。 劍鋒山像是一柄大地刺向天空的長劍,以山為柄,以石為鋒,險極,銳極,豎在進入奉節(jié)府腹地的必經之路上。 有破天洞云之勢。 此山若折,夏國東北門戶大開矣。 劍鋒山的防務建設了幾十年,崩潰卻只在一夜間。 姓華的當真是一個廢物,空有顯貴家勢,空為神通外樓,空學了一身兵法,全是紙上功夫! 但不得不正視的是——在那一戰(zhàn)里,夏廷上下明顯失之于警覺。彼時無人想到齊國會突然出兵,因為那個時候儀天觀還在,景國的威懾還在。夏國很多人還在做著高枕無憂的美夢,以為自己不必付出任何代價,寄望于一個平等國就能攪動齊國內亂,使霸主消亡。 誰也沒有料到,姜述在當時就那么強勢! 虞禮陽更是看到—— 齊軍當時能夠做到迅速協調沿途諸國,叫前鋒軍長驅直入。沿途封鎖消息,使情報傳遞速度都追不上行軍速度。 既是齊軍之強的顯現,也足夠說明自齊而至夏,夾在兩國間隙中的那些小國,早就有了堅定的政治偏向。 齊夏之間的差距,或許在神武復興之后,很多夏國人看不太清楚,但周邊小國的態(tài)度,卻是足夠明確的 看著那山上的嶙峋怪石,看著至少在表面上已經修復好的綿延工事。 虞禮陽難免會想起,那天的血雨。 想起那樣一對蓋壓天下的拳頭 想起太華真人絕望的眼神! 那時候他們一真君五真人,齊上劍鋒山,結成七絕七殺陣,圍攻姜夢熊。 所謂絕天絕地絕人,絕意絕勢絕心,絕道途根本。 是此七絕。 乃太華真人成道之殺陣! 他掌道途根本門,太華掌絕天門絕地門七絕之門齊開,殺力幾是毀天滅地,覆壓了整個劍鋒山防線。 可一切,都碎在了那一對名為“覆軍殺將”的指虎下。 他有殺陣加持都扛不住,太華真人被一拳就打死 此次國戰(zhàn),或許最大的好消息就是姜夢熊并未出戰(zhàn)。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