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在夏國,向齊國求和絕對是大忌。 當年夏襄帝戰死,夏皇的子女近乎死絕,打到只剩一座王都了,夏國人都沒有向齊國人求和! 恥辱在心,國恨在懷,如此勵精圖治三十二年,一步一步走到如今。 今日奚孟府竟然敢堂而皇之地問這一句—— “不應該有嗎?” “自然不應該!”柳希夷氣得臉都漲紅了,怒聲道:“你奚孟府何人也?先帝血戰而死,太子繼之。太子死,皇子繼之。皇子死,皇女繼之!我大夏將士千千萬,血戰不退,埋骨國土,方有這社稷尚存!你立在他們魂靈筑就的的廟堂里,竟然有膽子向齊賊乞和嗎?” 奚孟府往后退了半步,似乎在躲避他飛濺的唾沫,語氣平靜地道:“是戰是和,總要有人來說。廷議難道只能有一個聲音?大家公議出一個結果,我自然都能夠接受。但在此之前,大家就事論事,你提什么先帝呢?今時豈同于往時?當年能夠一戰,現在未必還能夠一戰?!?br> “如何不能一戰?!”柳希夷怒道:“我大夏滿朝文武、億兆子民,三十二年來未忘東進!” “未忘東進……” 奚孟府道:“三十二年來,未忘東進……” 他的聲音抬高了:“可是未有東進!” 他直視著柳希夷,以這么多年從未讓人見到過的、極其激烈的態度說道:“不僅未有東進,還叫人打破了劍鋒山!太華真人血濺當場,劍鋒山上構筑了幾十年的陣法,盡摧之,東北門戶大開!還要雙手將平等國使者奉上!還要在齊國毫無證據的情況下,自己證明我大夏并未有勾連平等國!敢問相國,這算是哪門子的未忘東進!” 人們此時仿佛才想起來。 當初姜夢熊拳問夏皇,國師奚孟府是一力主張大戰的。他主張在當時發動傾國之戰,一定要把齊軍打回去,留不下姜夢熊,至少也要留下春死軍。無論如何,要讓齊國人看到夏國人的意志。 平等國之事剛剛發生,齊軍偷襲劍鋒山的時候。夏國上下也斗志昂揚,嚷嚷著要給齊賊一個教訓。 可是在一位真君五位真人聯手登上劍鋒山之后,一切都變了…… 一位真君五位真人的恐怖陣容,不僅沒能逼退姜夢熊,反倒被其當場斃殺一位真人。 不得不退下劍鋒山,轉而調動大軍,想要以軍陣之力磨殺姜夢熊。 而后春死軍大軍趕到。 再然后…… 也是在這寶華宮。 夏國君臣廷議,認為不宜在那個時候與齊國大戰。認為夏國應該繼續忍辱負重,臥薪嘗膽,以待時機成熟。 這一待…… 就待到了景國裁撤儀天觀,待到了景牧大戰,待到了百萬齊軍東來! 恥辱嗎?痛苦嗎?憤怒嗎? 柳希夷心中有太多的憤怒。 可是他發現他竟然無法反駁奚孟府的話語。 這種無力叫他生出更多的痛苦,痛苦之中又有更多的憤怒。 最后暴躁地一拂袖:“六趾賊不足與謀!” 這話似乎觸犯了某種禁忌。 整個寶華宮,一時都靜了! ------題外話------ 感謝書友臨川煙月成為本書盟主!是為赤心巡天第279盟! …… 解釋兩句。 1,五神通的劍仙人與三神通的日月星刀 劍仙人并沒有統合歧途的主動效果。 劍仙人a破一次星輪之后,姜望是主動撤劍,不是擊中后只能a破一次。 日月星三輪斬妄刀,不是三神通,是日月星+斬妄+重玄的五神通技,對此有疑問的,不妨回看黃河之會,當時有明確描寫。 2,姜望為什么認輸。對真君都敢出劍,怎么這次不敢 他的劍能否殺死重玄遵,結果未知。重玄遵的刀則確定可以殺他。 所以他認為在外樓這一戰,他是輸了。他認。 不敢? 如果是爭生死,你重玄遵今天就算升衍道,姜望還是會出劍。但這次爭先鋒,只是勝遵家主之爭里的第一步。姜望站出來是幫胖勝爭勢,輸了此戰,是輸了先,不是全局。他沒有放棄繼續幫胖勝爭,胖勝也沒有拱手讓出家主。爭斗還在繼續。 他不能掌握的一劍斬出,受傷錯過伐夏,胖勝還怎么爭? 斬外樓遵,一起退,優解。 斬神臨遵,自己退,劣解。 本不想解釋,這些都是文中就有的。 但讀者的情緒可以理解。 只是,早知道該請假的。 …… 伐夏是從齊夏爭霸就開始鋪墊的劇情,我不會回避。但超凡世界的真正大戰,沒有先例,我確實沒有信心能寫好。 會很慢。請擔待。 7017k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