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當初舍北衙都尉之重職而外走,當然是自己并不后悔的選擇。 在楚國在山海境的經(jīng)歷也足夠精彩,他并沒有主導(dǎo)什么,但他見證了精彩的篇章。 這一次游歷天下后再回返,見到臨淄城的這一刻,他真正意識到,他在這里奮斗了太久、經(jīng)歷了太多。他與這座城市,已經(jīng)建立起了太深的羈絆。 臨淄居,大不易。 而他姜青羊,恍惚似是此間人。 …… …… 兵事堂上書奏請伐夏,天子御準。 整個齊國都動員了起來,道元石、糧草、情報、沿途諸國的交涉……千頭萬緒。 但戰(zhàn)爭的決意一旦落下,洪涌就很難改道。 一夜之間,刀槍出庫,兵戈如林。 不過在伐夏之前,還有一個最緊要的問題—— 此次伐夏之戰(zhàn),當以誰人為三軍主帥? 齊國霸業(yè)新就,是六大霸主國里最晚一個成就霸主的國家。 很多在歷次戰(zhàn)爭中證明過自己的天下名將,都尚在軍中。有資格領(lǐng)大軍者,不在少數(shù)。 然而夏國,畢竟有它的特殊意義在,本身它的強大也不應(yīng)該被忽視。 當年齊夏爭霸,是當今齊天子御駕親征,什么重玄云波、重玄褚良、重玄明山、重玄明河……什么晏平、什么姜夢熊、什么閻途、什么陽建德、什么田希禮……皆在陣中。 云集將星,蟻聚謀才,興全國之軍,生生將彼時橫跨東南兩域的夏國打殘。 而自元鳳三十八年一戰(zhàn)平定明地樓蘭公之亂后,齊天子再未親身披甲。 當然如今的夏國,也不值得齊天子親征的陣仗了。 按說齊天子不出,伐夏主帥除大齊軍神姜夢熊之外,應(yīng)該不做第二人想。 這位鎮(zhèn)國大元帥也的確上書請戰(zhàn)。 姜夢熊的榮譽和能力都不必再說,有無敵之超凡偉力,又用兵如神,是當之無愧的軍中第一人。 但同時請戰(zhàn)的,還有三個人。 這三個人,都有非同凡響的分量。 一個是春死軍統(tǒng)帥曹皆,一個是新晉真人兇屠重玄褚良,一個是囚電軍統(tǒng)帥修遠。 這三個人也都是足以統(tǒng)領(lǐng)百萬大軍的帥才,執(zhí)掌大齊帝國最精銳的九卒勁旅,用兵之能毋庸置疑。 修為上倒不是什么問題。若是由他們出掌大軍,齊廷自然會再另派衍道強者鎮(zhèn)軍隨行。 所以伐夏主帥的人選,其實還有得爭。 這其中,曹皆用兵最穩(wěn),是齊天子口中的“天下之善戰(zhàn)者”。不管多少軍隊交給他,基本沒有出問題的可能,當然也很難看到速勝大勝的情況。 一直有聲音認為他只會打呆戰(zhàn)、笨戰(zhàn)。 但之前假借完顏雄略的身份,陣斬盛國名將齊洪,助牧國拿下離原城,也展現(xiàn)了他用兵風(fēng)格的多變。 他是真正的全能帥才,僅在用兵一道,足能與軍神相爭。 兇屠重玄褚良則有當年破夏首功,對夏國的情況非常熟悉,在伐夏主帥的爭奪中,這一點因素非常關(guān)鍵。 且他雖不及曹皆全能,也不比姜夢熊“天下用兵第一”,但他的兵鋒之利,卻是獨一份的,天下難有其匹。 在這種滅國之戰(zhàn)里,能夠最快打出局面來。如之前令他封侯的滅陽之戰(zhàn),就幾乎是摧枯拉朽。用最短的時間擊潰了陽國的反抗,沒有給陽國末帝陽建德一絲機會,斬其于萬軍之中。 其人又才以東域第一神臨的實力晉位洞真,證就洞真的第一戰(zhàn),就刀指釣海樓第一長老崇光真人。 無論勢、意、力,都處在一生中最巔峰的時候。此時用他,兵鋒正盛。 而修遠…… 他的至交好友斬雨軍統(tǒng)帥閻途,去年被證實為平等國奸細,受千刀萬剮而死。他自己也在獄中走了一遭。 如今正是需要一場戰(zhàn)爭來證明自己。 當然,所有人都知道,他只是表明姿態(tài),來陪個跑而已。伐夏這等大事,不可能交給他來證明自己。 雖然他修遠也是尸山血海里殺出來的天下名將,但他想要證明自己的心態(tài),首先就將他排除出了主帥名單。 當今齊天子是個知兵的,只令這四人各遞一份軍略上來,言明只以軍略定奪帥位—— 一時間風(fēng)起云涌,上至朝堂百官,下至販夫走卒,不無在爭論伐夏主帥人選。 這個說軍神無敵,那個說曹帥不敗。有人說兇屠因破夏而成名,正該以兇屠終結(jié)夏國。也有人說修遠一生征戰(zhàn),多次以弱擊強,乃是真正兵道大家,應(yīng)該有這樣一個場合來施展。 但無一個人,說此戰(zhàn)不能開,說伐夏不能勝。 于是國相江汝默曰—— “人心可用。” …… …… Ps:“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是清代趙翼的句子。他還有一句更有名的詩,“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lǐng)風(fēng)騷數(shù)百年。”<!--over-->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