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姜望不讓自己去想,又忍不住去想。 終歸是結束了戰斗,贏下強敵,拿到四強名額,心神短暫地放開了。才會有這樣不切實際的折磨。 他也看向場上的最后一戰,收束心神于戰斗中,認真地觀察對手。 先贏一步,就是有這樣的優勢在。他不可能不把握。 至于其它事情,就等賽后再驗證…… 八進四的戰斗里,唯一還在繼續的,就是秦國秦至臻對陣雍國北宮恪。 按理說這場戰斗,才是賽前人們覺得會最快結束的一場戰斗。 無它,太上皇戰死、外戰接連失利的雍國,其實力早已不被列國認可。別說跟夏國比,就是跟鎖國極寒之地的雪國比起來,也沒多少人會覺得雍國更強。 雖說有墨門的支持、雍國又在大變革中,但畢竟效果也還沒怎么見著…… 而秦國是毋庸置疑的霸主國。 前一場外樓之爭,甘長安雖然止步于八強。但在和斗昭的戰斗中,也展示了自己強大的實力。 且其人年齡只有十九歲,否決和神游都是非常強大的神通,因緣刀術也是掌握得爐火純青,天資無可挑剔。 那么到了內府場,同樣出大秦帝國的秦至臻,也絕不至于打一個雍國天驕還費力才是。 但真正看到這場戰斗,也就能夠明白為什么了。 場上的北宮恪,正展現著非常強大的殺法,手持雙股劍,倏忽來去,如游雷走電,劍氣之盛,籠罩整個演武場。 當然這不是戰斗能夠持續這么久的原因。 原因在于秦至臻。 他站在那里,像一塊沉默的礁石。一言不發,一點表情都沒有。 只是出拳,出拳,出拳。 劍來出拳,人來出拳,道術轟來也出拳。 從始至終,他就站在那里,一步未移,只守不攻。 似乎是鐵了心,要讓對手盡情展現自己。 這太托大了! 黃河之會上,誰不是天驕? 站上演武臺,無非爭勝而已。給對手展示的機會,那通常是長輩指點晚輩,師父指點徒弟才會發生的事情。 霸主國半途翻下戰車的事情,又不是沒有發生過! 若是項北行此事,倒也很符合他一貫驕狂的形象。 但偏偏這樣做的人是秦至臻。 從他臉上看不到任何揶揄、輕蔑。 他只有沉默的拳頭,以近乎恒定的速度打出,接下所有攻擊。 也經受著,所有的關注。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