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在六位帝君的偉大力量操縱下,這方九龍捧日永鎮山河璽,緩緩印落。 “嗟夫!以長河為宣紙,以天地為大印……” 當年那位儒門先賢的祭文似乎響在心底,與長河之濤聲同奏。 九龍捧日永鎮山河璽就此印下。 觸驚濤而驚濤止,印駭浪而駭浪平。 再鎮祖河……至少十年之期! “……使風雨順、山河固、天地寧、萬民安!” 不知是否錯覺,姜望仿佛聽到一聲哀鳴。 聲聞仙態可以作證,根本就沒有什么所謂的“聲音”。 這一聲,更像是靈魂層面的某種共振。 如觀秋葉落,而倍覺寂寥。 像是整條長河的顫抖。 但這淡淡的“哀聲”,也隨著黃河河段波濤的平復,漸而消散了。 在“鏡幕”之中,看得到水位在飛速下降,一丈、兩丈、三丈…… 很快兩座古老的龍子鎮橋,又重新如橫高崖。 長河變得如此平緩、溫柔,仿佛只是翻了個身,又沉沉睡去。 而古老的橋面上滴水不見,消逝無痕。 天下之臺內,人們陷于一種巨大的感動中。 在那已經無法詳細考據的遠古時代,人族哪有立足之地? 黑暗與歲月一樣長久。 在漫長的歷史里,是一代代先賢披荊斬棘、搏風擊浪,是一代代人族血戰不休,方將這“現世”,變作“人間”。 永鎮山河的,從來不是什么六合之寶。 頂天立地的,也從來不是什么撐天之柱。 而是“人”。 是一個個前赴后繼,一個個舍生忘死的“人”。 人之一字,立于天地矣。 圍于四方的“鏡幕”,再一次消失了。 那六個頂天立地的偉大身影,再一次出現。 像是六個參天的巨人,俯瞰六合之柱內、人族天驕的盛會。 這是黃河之會的正賽,是現世年輕天驕最巔峰的盛會。 列國天驕齊聚于此,誰能天下揚名? 所有人都坐在看臺上,屏息等待大會的開始。 棗紅臉龐的冼南魁全身披甲,立在甲字號演武臺下,并沒有出聲的意思。 主持黃河之會的正賽,即使是神策軍的統帥冼南魁,也稍嫌不夠端正。 完全看不到行動軌跡,也不知是如何發生。丙字號演武臺上,好像憑空出現了一個道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