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人們急切地彼此傳遞著消息,場面一度失控。 在一片騷亂之中,一個高大的身影忽然飛入場內,懸于正中央的高空。他棗紅方臉,眉長鼻高,很有威儀。 回身繞過一圈,讓所有人都能夠看得清楚他的樣子,注意到他的堅定眼神。 然后才道:“鄙人冼南魁,現為神策軍統帥。這個消息,有人已經知道了,有人還不知道,我在這里正式說一遍。” 他環視四周,雙眸含威:“我大景忝為地主,不欲事事與客相爭,故而讓出本屆黃河之會內府場名額,給天下人一個爭魁的機會。” 聲音不大,但悄然便已壓下全場喧聲。 今日這六合之柱籠罩的演武場內,雖然來了很多大人物,但畢竟沒有一個天下六強的高層在。 在場這么多人,無人能高過冼南魁去。 是以他說話,也有些肆意。 “冼將軍!” 姜望忽然聽到一個熟悉的聲音,扭過頭去,“小媳婦面”的曹皆,不知何時已經坐在他旁邊。 其人坐在看臺上,看著懸于演武臺中央高空的冼南魁,帶著一臉苦相,說話卻是叫人無法忽視:“棄賽就棄賽,話不要說得這樣失分寸。” 這個時候,分散的幾個演武臺上,還站著三個拿到最后正賽名額的天驕。 但所有人的目光,只會被懸于半空的冼南魁所吸引。 再是天驕,在大景神策軍統帥面前,也不免黯淡。 不過曹皆與其相對,聲勢不落分毫。 他坐在姜望旁邊,慢條斯理地繼續道:“你冼南魁可以說是景國的地主,甚至可以說是中域的地主。曹某懶得糾正。但這觀河臺,是我人族共有。這鎮壓長河的,是天下列國共祭之圣臺。我等非客,你又何來稱主?” 景國在這里自認地主,不好意思,我齊國不認。 我等天下列國,來觀河臺參加的,是歷史輝煌、傳承久遠的黃河之會,這是一場鎮壓長河、分配萬妖之門利益的大會,而不是你景國召開的天下會盟。 想給自己戴上天下盟主的冠冕,那還差得遠呢! 曹皆這話一出,立刻就壓下了冼南魁的威風,在這天下之臺,與其分庭抗禮。 姜望坐在旁邊,也有一種底氣十足的感覺。喬林這些個天覆軍的士卒,更是個個昂首挺胸,激動非常。 冼南魁還未說話,便又有一道聲音接道:“這天底下的地方,不能說離得近,就是你景國的吧?盛國和我牧國,也離得很近啊!” 在東面入口處,不知何時站著一個身穿金藍兩色華麗祭袍的老者。 牧國金冕祭司那摩多! 他站在那里,兩眼微垂,像一個垂暮的無力老者,渾不似剛剛有那樣霸氣的話語出口。 在場恰有盛國的副相夢無涯在,此時此刻他當然不能沉默,哪怕對面是天下強國。 當即大袖一攏,在看臺上站了起來,看向那摩多道:“這位金冕祭司大人,本人夢無涯,好教您知曉——盛國雖近牧,牧國也近盛!” 坐在夢無涯旁邊的杜如晦,忍不住收縮了一下目光。 盛國是真的強硬,不愧是第一道屬國,真的敢和牧國打大規模戰爭的國家。換做其它國家,哪怕事關國格,也絕不敢這樣回應。因為強如大牧帝國,說滅你,那是真的滅你,絕不僅僅是逞威風。 “說得好。”那摩多眼皮一抬,驀地雙手大張,神光沐身。 從一個垂垂老朽,變成一個光芒四射的神之祭司,聲音也一下子恢弘起來,他用金光滿溢的眸子,看著夢無涯道:“蒼圖神光芒所照,我大牧萬里草原,歡迎盛國健兒來馳騁!” “諸位,諸位!”冼南魁雙手虛按,自顧笑道:“是冼某失言,在這里給諸位賠個不是。本只是表示親切罷了,絕無它意。諸位不必太過敏感。黃河之會是天下盛會,大家在這里劍拔弩張,成何體統?” “打不過就說打不過,沒有人就說沒有人。”一個幽幽的聲音說道。 眾人循聲望去,在黃舍利身后的座位上,看到了一個面容奇古,身披輕甲的壯年男子。 他瞧著冼南魁道:“虛頭巴腦的,沒甚意思!” 坐在黃舍利身后,又能這樣跟冼南魁說話的,自然只有荊國驍騎大都督夏侯烈! 冼南魁靜靜地看了他一陣。 他也滿不在乎地與冼南魁對望,甚至繼續道:“景國如此大度,不如下屆、下下屆,以后每一屆,也都棄賽咯?” 景國誠然是號稱天下最強,雄踞中域,虎視天下。但打起仗來,大荊這種一切為戰爭服務的軍庭帝國,還真不會對誰退縮。 同時這也是一種試探。 景國內府境天驕棄賽,必有原因。而這個背后的原因,若能攤開在臺前,就很大程度上能夠說明景國的情況。 天下六強之列,誰會不關心景國? 便是那些道屬國,難道沒誰想取而代之,成為道宗國嗎? 譬如第一道屬國盛國,雖則一直以來都是服服帖帖,任勞任怨。但究其本心,它是甘愿永遠作為景國手里的鋼刀,還是更想成為執刀者呢?基于盛國本身的利益,它真的愿意跟牧國這樣的天下強國打硬仗嗎? 這是根本不被任何人意志左右的、國家利益根本所在。它只會反過來,導引那些意志的流向。 此時此刻,那摩多并不說話,曹皆冷眼旁觀。其他人更是沒有發聲的底氣,也絕不想摻和。 最終還是冼南魁笑了一下,棗紅色的面龐也不太看得出表情。 他回過身來,目光從那摩多、曹皆身上一一掃過:“一個魁首,諸位看得太重啦。那么我換一個說法。景國自愿退出此次黃河之會的內府場正賽,給所謂天下六強之外的國家,一個機會。這多出來的一個正賽名額,本將軍認為,給越國天驕白玉瑕比較合適,諸君如何看待?” …… …… ps:薨(hong):諸侯之死曰薨。天子之死曰崩。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