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說起來,各國前往觀河臺的人馬,一般都是前后兩撥。 一撥是去參戰的,以參戰的天驕核心,由強者帶隊,以小隊士卒隨行,通常出發在前。 另一撥是去觀禮的,多是國內的達官貴人。或是見識世面,或是參與談判……不一而足。 前者算是出征,后者只能算是游玩,所以不會一起出發。 當然,所謂的“觀禮自由”,也僅止于天下六大霸主國。 觀河臺雖然廣闊,觀禮的位置,卻沒有那么多。 除至強之列的六國外,名額都很有限。 相較于很多國家涇渭分明的隊伍,牧國的隊伍有些不同。 出征的和觀禮的同時出發,幾乎是前隊接著后隊。 最前面的,是出征黃河之會的隊伍。 三名參戰的國之天驕,由騎著巨狼的蒼圖神騎隨行護衛。 那矯健而威嚴的神狼,足可以叫每一個看見的人心驚。 而此隊之后不遠…… 騎馬的騎馬,駕車的駕車,走路的走路,是游山玩水一般的隊伍。 貴人們帶了不少仆從奴隸,忙上忙下地服侍,讓整支隊伍更顯臃腫。 換一個詞,也可以說浩浩蕩蕩。 帶隊的神殿金冕祭司那摩多,對此也沒有什么意見。事實上這位大人物面都不怎么露,全程在車駕里祝禱。 那么其他人也就更沒有什么好說了。 戴著一只青銅面具的趙汝成,就混在宇文家的觀禮隊伍里。 宇文鐸本不愿去觀河臺,見不得金家人趾高氣揚的樣子。但曳賅要去黃河之會觀禮,他隨便叫幾個族人帶著,卻也不很放心。 若是路上誰與汝成曳賅起了矛盾,汝成曳賅雖強,在大牧帝國的隊伍里,也難免要吃個狠的。能去觀河臺觀禮的貴人,雖然也不至于說都敢不把宇文家放在眼里,但會給他宇文鐸面子的,卻是沒有幾個…… 但是要他擠進護衛騎兵里,哪怕只是名義上地護衛三位國之天驕,他也是不愿。 所以最終也是混跡在觀禮的隊伍這一邊。 一路上與汝成曳賅縱馬同行,共賞萬里河山,倒也開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