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一國之君,豈能無儀?社稷之主,豈能無禮?” 他猛一轉頭,看向杜如晦:“杜國相!你乃天子之師,孤有一言相問!” 他像一頭暴怒的老獸,須發動搖:“天子不宣而至,不告而責,可乎?” 杜如晦略一沉默,搖了搖頭:“不可。” 宋橫江于是再看向莊高羨:“天子何以教我?” 莊高羨定定看了這位老人一陣,仿佛在此刻,才想起來,當年他是怎樣血染瀾河,為莊承乾分擔足夠的壓力,幫助莊承乾立國成功。 仿佛才記起他的尊嚴,記得他的驕傲。 終于道:“是朕失禮。” 他剛剛贏得莊雍國戰,戰勝了開國太祖都未能戰勝的對手,聲威達到前所未有之巔峰。 在這種情況下,仍然愿意向宋橫江道歉,已是給足了體面。 最關鍵的原因,其實仍是宋橫江的退讓。 宋橫江剛才那一番話,看似爭鋒相對,毫不示弱,但極具分寸。雖然是在痛斥莊高羨,但實際上已經默認了莊高羨莊境山河之主的身份,默認清江水族亦是他治下之民。 這位清江水君,顯然非常清楚面前一君一相的底線在哪里。 “既然如此,天子便請回吧。”宋橫江道:“老夫朽病之身,恕不能久侍君前。” 這其實就是以承認莊高羨對八百里清江的統治為條件,讓他放棄搜查清江水府。 莊高羨沒有去看杜如晦,沒有過問國相的意見,因為他才是這莊境山河的主人。 他輕輕地搖了搖頭:“董相肩負社稷,他的死不能無聲。水君,朕以天子之信應承于你,此行只為緝兇,無涉其它。” 莊高羨拒絕了! 宋橫江的問題,在于他不清楚,杜如晦是真的追兇來此,包括莊高羨親身降臨,也并不是為了壓制清江水府。他并不知道,殺死董阿的兇手,牽扯到楓林城域覆滅的真相,那兇手很可能是楓林城域的幸存者。莊高羨君臣坐視白骨道為禍,以滿城百姓換取白骨真丹的事情,他也被瞞著,并不知道真相。 而對于莊高羨來說。八百里清江早就是他的囊中之物,他承認宋橫江做出了退讓,但并不覺得這份退讓有多難得。 雙方的認知、想法、判斷,都有偏差,因此根本無法在條件上達成一致。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