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莊國此次出動大軍三十萬,除了必要的邊境駐防軍隊外,幾乎調動了所有的軍事力量。前鋒才攻破防線,后面的大軍就已經跟上。 早先以與陌國的小規(guī)模摩擦為由,在華林郡一輪又一輪地整訓軍隊,大概時至今日,才能叫有心人看出真正的原因。 莊高羨對雍國的此次國戰(zhàn),絕對是蓄謀已久。 而一戰(zhàn)割讓十城之地的陌國,早就不被莊國看做重要對手。若不是陌國朝廷付出巨大代價,獲得了秦國的支持,早就被莊高羨打破陌王宮。 所以從一開始,莊陌邊境的那些摩擦,那些新卒試煉,全都只是障眼法而已,都是為了此次伐雍之戰(zhàn)的準備。 說是莊陌前線的軍隊都在華林郡整訓輪換,實際上華林郡駐軍多少,調度多少,各部路線如何,多少人馬正在清河郡,只有莊國高層清楚。 在國戰(zhàn)開始之前,早就以輪換的名義,將大批軍隊調到清河郡。 這邊莊高羨拍碎龍椅,怒發(fā)沖冠,那邊整個莊國的軍隊就猛虎下山……這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準備。這種準備,甚至可能從很多年前就已經開始,在莊高羨還藏在深宮養(yǎng)傷的時候。 不然無法解釋這種凝聚,這種高效。 …… 新安城。 文華閣里燒著高燭,不停有人進出,或宦官或侍衛(wèi),傳遞著種種信息。 閣里擺了六排桌案,左右各三排。新安城里說得上話的官員都在這里奮筆疾書,完成一件又一件的公務。 國戰(zhàn)之時,各種事務讓人焦頭爛額。維持三十萬大軍的運轉,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最重要的事務,才會被總結起來,遞向坐在最上首位置的短須中年人。 莊國的副相大人,坐得筆直端正,不茍言笑,偶爾移動的視線,仿佛要把人心洞穿。 他身后站著一位抱劍而立的青年修士。 閣里的人都知道,這位眉眼清朗的青年修士,是副相董阿的親傳弟子黎劍秋,據說是早年在楓林城道院就有過師徒之誼,很得副相大人器重。 只看董阿處理公務的時候,還不時會小聲問他的意見,就可見培養(yǎng)有多么用心。叫不少人暗暗嫉恨。 要知道董阿作為副相,主理刑事,可謂實權在握,地位不在緝刑司大司首之下。無論怎么算,在整個莊國權力架構中,也可以穩(wěn)穩(wěn)排進前十。 這一次莊國傾國而戰(zhàn),莊帝令董阿留守新安城,坐鎮(zhèn)后方,足見信任。更是被很多人視為承擔下任國相的信號,地位已經超過緝刑司大司首,放眼整個莊國的文武大臣,大約也只在國相杜如晦、大將軍皇甫端明之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