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無論荊國還是洛國,都只派出一支軍隊。只有莊國是傾國而戰(zhàn)。 一時此次國戰(zhàn)的勝負關鍵,就落在了宜陽府。 雍國的太上皇韓殷,是同莊國太祖莊承乾一個時代的人物。 三百多年前,雍國一代雄主韓周戰(zhàn)死沙場,太子離奇死在東宮,緊接著就是“三王奪位”。三王之間爆發(fā)大戰(zhàn),本就元氣大傷的雍國,更因此亂而殘破不堪。但最終登上皇位的,卻并非三王中的任何一位。 據說雍國臣民有感于三王互相攻伐,不顧民生,將雍國鬧得大亂,認為他們都非明主,故轉而擁立韓周的弟弟繼承大位,也就是韓殷。 韓殷在天命府坐上龍椅,親自領兵,在短短的一年時間里,就將三王一一擊敗,徹底掌控雍國軍政大權,穩(wěn)固了雍國風雨飄搖的局勢。 更是打退了荊國的入侵! 被視為力挽狂瀾之明君,聲勢直追一代雄主韓周。 而后攜定鼎天下之勢,南來平莊地之“叛”。 那一戰(zhàn),莊承乾親自守在祁昌山脈,寸步不讓,死死抵住了雍國的進攻。而與莊承乾訂立盟約的清江水府,在宋橫江的帶領下,傾族而戰(zhàn),殺得瀾河染赤,為莊國打開了一線局面。 再之后莊國加入道屬國,得到某種程度上的庇護,成為景國安插進西境的一顆釘子,就都是后話了。 沒能“平定”莊地,讓莊國社稷得以延續(xù),這也是韓殷在很多人心里沒能超過韓周的重要原因。畢竟莊承乾只是韓周麾下一將,在韓周活著的時候老老實實、任勞任怨。韓殷卻沒能將莊承乾擊破。 可以說莊國就是韓殷心里釘得最深的那一顆釘子。 而這一次,是韓殷拔掉眼中之刺肉中之釘,還是莊高羨承襲太祖之志,反伐強雍功成。 都盡在宜陽府之戰(zhàn)了。 …… …… ps:莊雍國戰(zhàn)開啟。為了方便大家理解劇情。特地在公眾號情何以甚(rjqs000),發(fā)布了手繪的西境形勢圖,以及雍國地圖概圖。讀者們可以移步去看一看。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