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父母皆亡,她跟著旁人逃荒之時,一路上食不果腹,為了能夠填飽肚子,幾乎是什么樣的東西都吃過。
觀音土自然也不例外。
且當(dāng)時為了欺騙眼睛和肚子,將那觀音土磨碎成粉后,與水一并攪合成稠稠的泥漿,再將這泥漿做成餅子一般的模樣,擱在火邊烤干,或是擱在日頭底下曬干,拿起來吃的時候,就好像自己吃的不是土塊,而是餅子。
這餅子吃下肚后,肚子的確不再覺得饑餓,甚至在下次肚子饑餓時,為了能夠讓肚子消停會兒,也會主動吃下這泥土餅子。
而逃荒路上,永遠(yuǎn)都是饑餓的。
因而許多時候,她甚至盼望著下一頓飯能有觀音土的餅子吃,不至于餓得抓心撓肝,難受無比。
這是一場充滿了痛苦的回憶,痛苦到哪怕莊翠跟了夏明月之后,生活徹底安頓下來之后,還會經(jīng)常做噩夢。
夢中的她,饑腸轆轆,看到了許多許多的美味吃食,當(dāng)她歡歡喜喜地到了跟前,想要飽餐一頓時,那些美味無比的吃食立刻變成了一個一個觀音土制成的泥餅子……
因而莊翠在再次看到這成塊成塊的觀音土?xí)r,眼中的酸楚幾乎要化成了水滴,從眼眶中洶涌而出。
許久之后,才長吸了一口氣,將原本翻涌上來的情緒皆是壓制了下去。
觀音土采集的差不多,夏明月和莊翠一并往回走。
待一大竹筐的觀音土放到了院子里面,夏明月找尋了一個平日擦絲用的刨子,將成塊的觀音土一點(diǎn)一點(diǎn)地刨成細(xì)粉,而后又拿搟面杖將觀音土細(xì)細(xì)地?fù){上一遍,過上兩次的篩子。
這樣處理過的觀音土,變得細(xì)膩如面粉一般,便可以放到鍋中,慢慢加熱,直到觀音土隨著溫度的升高,變熱、發(fā)燙,咕嘟咕嘟的冒泡。
而在觀音土被加熱的過程,夏明月將發(fā)好的面團(tuán)與雞蛋、鹽巴、花椒葉、黑芝麻等一并混在一起,揉成長長的劑子,切成半寸見厚的小面丁。
小面丁放到此時被加熱到冒泡的觀音土中,拿鐵鏟慢慢翻炒,且每一次翻炒都以鏟子徹底抄底,好讓觀音土中的小面丁均勻受熱。
如此一直持續(xù)到所有的小面丁變硬變脆,觸碰出來會發(fā)出“砰砰”的聲響,便可以用笊籬將所有的小面丁撈了出來,控一控上面沾的觀音土,放到笸籮中晾上片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