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她抬頭看著他的臉,眨巴下眼睛,用小手指頭指著水壺的高度。 怯怯地說:“夜哥哥,一兩和二兩的重量是不一樣,我娘親說,一兩到這里,二兩到這里,娘親讓我看清楚,不能多要。” 望著小丫頭一本正經(jīng)的樣子,秦夜無奈地接過小壺。 里面是干凈的,他又重新倒了回去。 對比了一下。 還給了她。 他說:“這下滿意了吧?” 劉小小臉頰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紅紅的。 她點(diǎn)下頭,付了錢就跑開了。 秦夜盯著她的背影。 不由地感慨。 麻繩專挑細(xì)處,剪。 厄運(yùn)—— 專找苦命_人。 劉寡婦一家,就她們娘倆,她本人今年不過二十八。 早早失去當(dāng)家的男人,劉小小可以說是她一手帶大的。 在這個封建的社會,女人要想帶大一個孩子是多么的不容易。 小小也才十來歲,卻十分的懂事。 給村里人各種忙活,掙點(diǎn)零碎錢。 換到現(xiàn)在,幾乎是找不到的。 “夫君,還有小半桶呢!”夏小軟瞅了一眼桶底下,又看了下秦夜的臉頰,水嫩的嘴唇翁合了幾下:“咱們再往前邊走走吧?” “嗯!”秦夜收回思緒,點(diǎn)點(diǎn)頭:“現(xiàn)在半個村子的人都沒走到呢。” 兩人說著,繼續(xù)往家走。 村子的西頭,各家客戶住得比較密集。 幾乎只要一有動靜,就出來了。 路過王富家時。 他婆娘王氏走了出來。 王氏,原名王運(yùn)梅,富貴村的人。 和夏小軟同為一村。 雖然是一村,卻不認(rèn)識。 兩人年齡上有差距,再加上夏小軟從不出門,至此于王氏見到夏小軟并不熟悉。 “秦夜,你這個真如胖嬸說的那么好吃嗎?” “能當(dāng)鹽?那你豈不是販賣鹽?” 王氏一上來就提出了兩個問題。 秦夜給另一婦女裝滿后,熱情地送走,這才看向王氏。 “梅嫂子,好不好吃,嘗過了才知道,我那有一小碗,專門讓人嘗味道的,你試試。”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