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至于皇額娘提出封貴妃之事。” 說到這皇上故意停頓了一下,皇后的心立馬揪了起來,然后就聽見皇上說: “貴妃之責過重,得協理六宮會見命婦,年節祭祀還得襄助皇后,很難清閑,月賓身體孱弱,實在不宜操勞。” 說著還掃了一眼兩人,然后不等太后及皇后開口提意見,便連珠發炮繼續說道: “依朕看,論資歷當屬馮若昭,論人心能力文妃亦可,皇額娘覺得如何?” 就這樣被皇上反將一軍,太后心有不愿,可皇帝擺出一副談生意的姿態,頗有不達目的不罷休架勢,太后心中盤算起來,馮若昭上位總好過安陵容,便無奈開口: “安氏那孩子哀家也喜歡,可一來年輕,二來出身實在太低,怕壓不住那些自持身份的宗親命婦,馮氏為人寬厚平和,處事持中公道,且皇帝也說論資歷她更勝一籌,就她吧。” 說完還安撫了一下皇上: “至于文妃,讓她再歷練幾年,到時若有造化,皇帝要抬舉,哀家也不反對。” 皇上第一個目的達成,不過心內發苦,皇額娘為了家族真是用心良苦,他看了眼滿臉強笑的皇后及不得不慈愛的太后,笑著應道: “皇額娘所慮及是,就依皇額娘的,不過兒子想著,既然宮中有喜事,不如也提一提其他人,大公主快到議婚的年紀,生母位份不能太底,欣貴人就晉為嬪,夏家這兩年也頗為得用,明貴人也跟著一起晉為嬪,還有慧貴人,盡心伺候皇額娘多年,也升為慧嬪吧。” 此話一出,皇后強撐著的笑意一滯,皇上這是何意? 皇上似是明白她所想,還追加了一句: “晉升嬪位及接甄氏回宮之事就有勞皇后了,至于貴妃冊封,朕讓內務府好好挑個吉日,皇后到時跟著一起操辦就行。” 對著皇上炯炯目光,皇后如坐針氈,后宮都晉升到位了,以后她還拿什么來拉攏人心? 低位妃嬪就只剩一個康常在,可她一個宗室獻上來婢女,能升到貴人已經頂天了。 還未等皇后消化完這些信息,皇上又拋下一個重彈: “皇額娘,兒子已過知天命之年,且準噶爾未滅,實在是精力有限,兒子從今不再選秀,往后宗室若有婚嫁,直接報到內務府,由內務府代表皇家賜禮即可。” 最后這段話,讓太后及皇后都怔了一下,旋即太后厲聲出言反對: “皇帝,選秀一事關系子嗣綿延江山永固,非皇帝一人之私,萬不可意氣用事。” 皇上心里早有準備,拿出說辭: “皇額娘,這么多年兒子的子嗣常有夭折,可見子女緣分乃是天定,上蒼早已注定了朕的子嗣數量,強求不得。” “再說,一人就能治理天下,兒子已經有了四位阿哥,有能之人自然能擔起這千斤重擔,兒子當年經歷的重重艱險,不想再讓下一輩重蹈覆轍,還望皇額娘體諒。” “還有,兒子后宮中不乏年輕之輩,若蒼天垂憐,定會再賜麟兒給兒子,請皇額娘不必過多擔憂。” 這話說得太后心驚膽跳的,她一雙兒子當初為了大位爭得你死我活,皇上現在提這個話題,難不成多年心里的氣還沒消? 倒是皇后心中一喜,皇上這話似乎是暗示,四個阿哥,論長三阿哥的機會最大,等甄嬛進宮后,兩人找個機會將三阿哥正式記在她名下,再過兩年她再為他謀劃一門好姻緣做助力,到時前朝后宮一起發力,這大位也不是不可想的。 這個想法讓皇后心又熱了起來,她低下頭掩蓋住不斷跳動的野心,然后無比賢惠的恭頌起皇上來: “皇上圣明,如此一來后宮將一團和氣,上下一心,臣妾定會督促各位妹妹盡心伺候,多為皇家開枝散葉。” 拋出的餌果然有用,皇上別有深意的深深看了眼皇后: “得此賢后是朕之福,既然這些事情已經說定,皇后就協同敬妃操辦起來。” 皇后有點懵,怎么又有敬妃的事了,還沒等她反應過來,皇上又快速說道: “兒子不孝,后宮之事多番仰仗皇額娘周全,原是皇額娘一片苦心,只是您老人家也得顧及自己身體,萬不可再過多操勞。” 話說得漂亮,可言下之意還是讓太后安心頤養天年,別再插手后宮之事。 太后胸中頓覺氣悶,她這個兒子果真半點虧也不肯吃,今日這一通下來,連本帶息回了個夠夠的,一個似是而非的承諾,就讓皇后完全跑偏,再顧不得幫著自己。 太后心中有千言萬語,可到最后只說了一句: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