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從小在琉璃廠長大的姜晚婉,耳濡目染,懂一些鑒寶的彎彎繞繞,拿回手札后,她每晚會看兩到三個小時。 手札同市面上的書籍不同,其中記錄的是她爹走南闖北碰到的稀奇貨,或者書籍上未記載,能幫助鑒寶師確定寶貝年份的特殊痕跡。 姜晚婉幼時背書很快,幾乎是過目不忘,被姜憐換過命格后笨了不是一點半點,書要看上幾十遍才能背下來。 同沈行疆結婚后,姜晚婉記憶力好了很多,兩三遍就能記住,她已經背會手札上三四頁的內容。 鑒別手上這塊黃石頭,無需手札輔助,姜晚婉也可判定這塊石頭的年份和價值。 玉石瓷器的價值,除了自身的價值外,也受朝代影響,今人賤黃而貴白,《格古要論》記載,黃玉為重,可能起源于唐、宋封建帝國,帝王尚黃,牡丹也以黃為準。 當然,白色自古以來也是受重視的,古人常說美玉無瑕,其中的玉,指的是羊脂玉或者白玉。 姜晚婉用拇指磨搓著手上的黃玉石,這塊看起來平平無奇的黃石頭,實際上是出自于清代。 價格算不上多高,卻是真真實實的清貨,拿到古玩市場倒賣,能賣四十到五十,頂在廠工人一個半月工資。 她把黃玉揣到口袋里:“謝謝奶奶,你睡著,我先回去了。” 這塊玉是奶奶給的,若是能賣出去,她給奶奶幾成分紅補貼家用。 姜晚婉回去,發現沈行疆沒睡覺,坐在炕上手里捧著姜晚婉的手札看。 “怎么醒了?” 姜晚婉出門時他睡得可香了。 沈行疆抓著她的手把她拽上炕,他把手札放一邊,抱著姜晚婉的腰:“去哪兒了?”姜晚婉出去他就醒了,她不在身邊,他睡不踏實。 姜晚婉把兜里的黃玉拿出來:“我給奶奶送吃的,她見我喜歡這塊黃玉就送我了。” 沈行疆看了眼黃玉就沒興趣,他把玩著姜晚婉的手,在他眼里,姜晚婉的手比什么黃玉白玉更有價值。 “你怎么知道這是黃玉?” 姜晚婉不打算隱瞞沈行疆,兩口子過日子,瞞來瞞去時間長感情就淡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