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江遠目前掌握著lv3的法醫人類學,以及lv3的法醫臨床學。 相比同級別的法醫,他掌握的能力有一點優勢,就是知識體系極其完備。 是法醫人類學lv3范疇內的東西,他就是知道的。是法醫臨床學lv3范疇內的知識,他也一點都不落。 這一點,其實也是非常bug。 等于說,現在若是基于法醫人類學lv3的水平,出一套卷子,江遠基本能答個100分出來。 但現實的情況是,大部分人,哪怕是專家級的法醫,其實也是有點偏科的。 像是山南省自己的top2的法醫張逢天,他的法醫人類學或許也有lv3的水平,但讓他考lv2的卷子,那肯定都是滿分,考lv3級別的卷子的話,就可能是80分,或者90分的樣子。 總有一些特別細節,比較偏門,或者冷門小眾的知識,是他未曾細致學習或研究過的。 這在日常工作中,其實不受什么影響。 刑事案件向來不是只有一條路的。許多案子,在某些人眼中,只有一條線索,或者一條線索都沒有,但在另一些人眼里,可能就有多條線索。 像是普通的刑警,到了犯罪現場,就是找dna,找指紋,找監控,找手機,實在不行就找目擊證人,只有極少數人,能關注到足跡,而能注意到血液的形態,而非血液本身的,在這個時代已經很少了。 但對江遠來說,這些都是他射程內的目標,任選一個薄弱環節,他都能有所突破。 等于說,犯罪嫌疑人需要將這些環節都注意到了,而且是達到相當的隱蔽程度,才有可能逃脫懲罰。 同樣的,對于山南省top2的法醫張逢天。他的技術手段眾多,但并不意味著他需要掌握所有的相關知識——尤其是燒骨收縮率這種尚未有明確結論的小眾知識,他就算立即開始查詢論文和專注,打電話咨詢等等,沒有幾天時間,也是弄不太清楚的。 至于最終選擇哪種收縮率更合適,依舊只能有一個大概的概念,并不能得出準確的結論。 等于說,張逢天即使從燒骨收縮率出發,開始補足自己的知識短板,首先就要耽擱好幾天的時間,其次,他得出的結論依舊是概率性,等于依舊有出錯的可能。 跟江遠類似,這種情況下,還得余溫書拍板做最后的負責人。 即使如此,他最終也不過才能給出受害人可能的年齡,性別和身高…… 作為成名已久的大法醫,張逢天大概是不愿意走這條路的。 江遠倒是無所謂。 他現在有點小名氣了,但還沒有偶像包袱,也不應該有偶像包袱。 坐在會議室的角落里,江遠先用尺子將每個骨片量了一遍。 收縮率就在一兩個百分點上面打轉,要是用此前測量的數據,出了差錯,就太糟心了。 江遠自己量了幾遍,記錄下來,接著又分析每個骨片的碳化或瓷化的程度。 碳化800度,瓷化1000度,但這兩個數值,都是超過現有文獻的水平,也都是超過一般民用爐的水平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