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恩,我會做類似監(jiān)控視頻這樣的影像增強,用在指紋圖上試試看,還不知道有沒有效果。” “有效果的話,就讓人給你單獨弄個地方,或者單獨找個地方處理圖像。”李澤民說著感慨起來:“你們年輕人就是厲害,不像我們,當年學(xué)指紋就學(xué)的累死了……對了,你這個技術(shù),能把圖像做到什么程度?” “也很難講,模糊的會變的清晰一點,但它是有針對性的。”江遠沒有說的太明白,因為他自己也沒真的體驗過。 總的來說,影像增強的技術(shù),用在指紋上面,還是有點殺雞用牛刀了。 是否適合,他自己也是說不清楚的。 不過,有一點是很清楚的。指紋會戰(zhàn)這段時間里,在場的幾十名指紋專家,其實都是競爭關(guān)系。 遇到一個指紋,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它是否被別的指紋專家看過,為何沒能比中?沒能比中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未能比中的原因是匹配問題,那自己的特征點做的再好也沒用。 如果指紋的殘缺度過高,那別人無法比中,自己很可能也無法比中。 正因為如此,有指紋專家就提出了指紋會戰(zhàn)中的策略是“清晰的不做,太模糊的不做,不輕不重試一試”。 聽起來很簡單的,好像是自己打轉(zhuǎn)兒的策略,但仔細琢磨,其實是非常有價值的策略。 在這種場合,遇到太清晰的指紋,其實是沒有做的價值的。太模糊的指紋,也是如此。 只有不輕不重的指紋,是眾多指紋專家工作的重點。但是,想想這么多的指紋專家,都盯著這些不輕不重的指紋,那重點也就變成了難點。 江遠能處理較為模糊的影像的技能,也因此就變的獨樹一幟了。 回到辦公室,江遠的電腦已停止了嘶吼,風扇有氣無力的轉(zhuǎn)動著,像是剛剛接待了一群人的特殊交易員,只是為了證明自己還能喘氣,而努力的呼吸著,同時,因為剛才的工作而結(jié)出的累累碩果,又讓它驕傲不已。 江遠看向屏幕上的指紋圖像,足以辨認的溝塹已多了不少。 江遠滿意的點點頭,圖像不怕糊,就怕沒得像素,全得填充,那在刑科影像中,就顯得真假難辨了。 糊鍋底式的圖像反而簡單,把該處理能處理的像素處理一下,剩下的全是能用的。 江遠盡量選擇較為準確的圖像部分做支撐,再做特征點,然后再跑軟件。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