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江村小區(qū)。 未到門口,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已傳入耳中。 寧臺縣是個小縣,雖然騎著電動車就能從市中心到四寧山腳下,但只要過了臺河就算是農(nóng)村,城市禁令皆已無用。 小區(qū)路口的宣傳標語還是“秸稈還田,土地增肥”,左近的綠地也有許多被辟成了菜地,用比較人性化的角度來說,大家依舊在盡可能的想要保持原有的生活模式。 在拆遷最初的幾年時間里,還有老爺子開著兒子新買的蘭德酷路澤去種地,回來以后大罵rb車就是不行的。最近幾年,土地被占去的更多了,大家的心態(tài)也漸漸平和,買車也從蘭德酷路澤到卡宴再到歐陸,漸漸地融入了大眾。 “遠子回來了?!毙^(qū)口的小賣鋪外面,攏著十幾個聊天的閑人,這些是連麻將都懶得打的村民,遠遠的看見了江遠,就大聲問:“你們今天剖的誰?哪里死人了?” 江遠降低車速,好聲好氣的道:“今天沒解剖?!? “那你一天到晚做啥呢?” “沒解剖就沒什么事,想做什么做什么?!弊鲋讣y是他江遠自愿做的,不能算是法醫(yī)的工作。 小賣鋪門口的閑漢和大媽們交口稱贊:“要不都說公務(wù)員好呢。你看人家在國家單位上班的,一天到晚啥也不干都能拿錢。打工的哪能行啊,像是租我前樓的,一群年輕人,都是天黑了才回來,有的小夫妻一起早出晚歸的,累的臉都是黑的?!? “租我房的年輕人也是,有幾個騎自行車的,騎的還沒我快?!? “說的是,還是得當(dāng)官,你看拆遷辦的幾個貨,一個個拽的二五八萬似的,上次拆東頭的時候,我那樹明明就有十公分,硬說9公分,少算好些個!” “我兒子就是不好好讀書。我之前沒辦法,給兒子找了個銀行的臨時工,先頭存了兩箱子還不夠,三五不時的就讓人存錢,說是什么存款業(yè)務(wù)。一存就是50萬,80萬的。家里塞的到處是銀行送的油,根本用不完。對了,哥幾個有想炸東西的,到我那里提油去?!? “不用,不用,一樣的,到處塞的是油。” 江遠聽著這些陌生又熟悉的聊天,感覺又像是回到了村里一樣。他從讀中學(xué)開始就住校了,等大學(xué)讀完回來,正好錯過了江村人脫貧致富,再由富而豪富的日子。 禮貌的笑笑,再緩緩?fù)ㄟ^小賣部,經(jīng)過另一群大媽占據(jù)的廣場,以及一群中青年占據(jù)的快遞點,就到了自家樓下。 而在自家斜對面的公共禮堂,熱熱鬧鬧的喪葬儀式正在有秩序的進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