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像是普通的尸體解剖,通過法醫(yī)病理學的知識,來解決“怎么死的”問題。 法醫(yī)人類學要做的,首先是找出“這是誰”。 老實講,法醫(yī)人類學要解決的問題,天生就比法醫(yī)病理學的問題更困難。 做一個形容的話,法醫(yī)病理學,像是在做選擇題,而法醫(yī)人類學要做的是大題,是解答題。 法醫(yī)得一步步的將尸體的信息剖析出來,然后回答以下幾個基礎問題: 這是人嗎? 男人還是女人? 什么種族或民族? 年齡幾何? 身高體重,外形外貌是怎樣的? 有何特征? 他(她)是誰? 這些問題,如果是面對一個活人的話,許多根本都不是問題。想要解答,辦法也非常多。 但在面對一個尸體的時候,可就沒那么簡單了。 吳軍還是一步步的清理尸表,做好記錄,最后,又推了便攜式的x光機過來,給下半截尸體拍了x光。 “看起來,是個比較年輕的男性。”吳軍將x光片插入到面前的燈箱處,點了一下骨盆的位置,再嘆一口氣,順口問江遠,道:“如果只給你這個骨盆的x光片,你怎么判斷男女?” “骨盆的話,男性的骨盆外形比較狹小,比較高一點。女性會更寬大,更矮一些。男性的骨盆上口,是心臟型的,女性的是圓形或者橢圓形。另外,恥骨弓的角度,男性角度比較小,可能到70度,女性要90度到100度……”江遠說的很快,也說的很肯定。 骨盆是最好判斷男女的,判斷點也非常多,要說起來,比用腦袋——專業(yè)的說法叫顱骨判斷,還要簡單和準確。當然,是對法醫(yī)們來說的。 吳軍對江遠的回答頗為滿意,才繼續(xù)道:“接下來,咱們用骨齡來判斷年齡。這個你知道怎么做嗎?” “咱們只有下半具的尸體,那就用骨盆骨骼來判斷。輔助以長骨。”江遠有l(wèi)v3的法醫(yī)人類學的技能,不過,讓他主持做這個尸檢,要判斷尸體的年齡等信息,也得是拍x光片。或者就是把尸體上的肉都弄下來,直接觀察骨頭。 就目前的情況來說,顯然前者的破壞性更小,也更實用一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