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聽到裴西嶺的話,不止趙瑾,裴承允兩人也有些懵。 裴西嶺不是無的放矢之人,更不蠢,他說背后針對平陽侯府的不是建文帝,那很大可能還真不是。 且據他之言,建文帝似乎很是個人,且有底線。 大概也許可能貌似他真是明君。 那…… 趙瑾想起從剛穿來之初,自己便對建文帝的種種懷疑,還有后頭發生的一些事,每逢平陽侯府有個萬一都要往建文帝身上陰謀論,甚至裴承允也是同樣想法…… 這就尷尬了。 先前各種揣測人家,還暗搓搓想著要如何報復,結果人好像啥也沒干就背鍋了,真是……有些對不起建文帝呢。 不過若他早便知道裴西嶺沒死,那原著中為何不叫裴承志襲爵就很好解釋了。 而她先前進宮想叫裴承志延遲襲爵,建文帝也是一口答應,后頭裴承志因孝期有子之事鬧的沸沸揚揚,百官參奏廢世子,建文帝的猶豫不決也就很好猜了——老父親在前線拼著命為國征戰,后頭他卻廢了人家最看重的嫡長子,怎么想都有種虧心的感覺。 后頭怕是被甚囂塵上的輿論逼的沒辦法才不得已廢的。 甚至很難說當初裴羨破例獲封縣主沒有建文帝虧心的因素在,且很有可能他這種心態才是裴羨獲封的主要原因。 畢竟打個仗后院能起火到這種程度,裴西嶺都稱得上可憐了。 兒子不是兒子,閨女不是閨女,媳婦不是媳婦。 要不是雙胞胎還一直好好的,那真的可以堪稱家被偷了。 且當初裴西嶺戰死,平陽侯府又事端不斷,外頭人不明真相,可沒少惡意揣測建文帝,甚至現在也沒多少人知道裴西嶺假死曾稟報過建文帝。 所以有一說一,后者背上的鍋是真不小。 ……要么說人家是皇帝呢,這胸襟這氣度,一看就知道是能干大事的人。 顯然裴承允也是這樣想,十分真誠的感嘆了一句:“當今乃真君子也。” 每逢侯府出事,他便與趙瑾要商議一回,建文帝便要在兩人心中被黑上一回,甚至他還有意無意將這種想法灌輸給了裴承州。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