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春秋時(shí)期,孔子有個(gè)弟子,名叫公冶長,因精通鳥語而出名。 一日,公冶長在野外,聽得一鳥呼朋引伴:“清溪旁邊有死人肉,何不共往啄食之?” 又走了一會兒,偶遇一個(gè)老嫗哭于途,稱兒子多日未歸,多半是在外殞命了,只是不知尸在何處。 公冶長忙說:“方才見有鳥兒,要去清溪啄食尸肉,說不定令郎就是死在了那里,你趕緊去,去晚了收不到全尸。” 老嫗往尋,果見兒子尸體在清溪,便以為是公冶長假托鳥兒之口,實(shí)則行殺人之事,報(bào)官將公冶長抓了。 孔子聽了此事,就說下了這句記載在《論語·公冶長第五》中的話:“(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 后來公冶長被宣告無罪釋放,孔子真就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 。。。 夜無眠啰哩啰嗦說了一籮筐,直說得自己都煩了。 那蜈蚣從他后背繞著爬了回來,趴在臉上,仔細(xì)嗅了嗅鼻孔,感受了一番鼻息,又爬到懷中,停留了一番,夾動著觸角,似也是在體會。 夜無眠訝異了一陣,隨即釋然道:“蜈蚣兄此舉,必是在再三確認(rèn)我的身份。我?guī)е倌樒ぃ莞拿玻床怀稣嫒輥恚荒芡ㄟ^聞氣味來辨別真假。” 約莫過了兩三刻鐘,蜈蚣才下定了決心一般,快速爬回到他的臉上,輕輕吻了一下他的鼻息。 他臉上帶著假面皮,除了眼睛、鼻孔,其余處,皆被覆蓋。 蜈蚣親鼻,蓋是意在親真實(shí)的他。 探了探頭,這毒蟲的眼中,竟然流露出少許的溫情與堅(jiān)定。 隨后頭也不回,爬到了他的肩胛骨上。 “嘶……”某一刻,一陣劇痛來襲。肩胛骨上的皮膚,被蜈蚣撕開了一道口子,在夜無眠齜牙咧嘴的忍耐中,它挺著尖牙利嘴,繼續(xù)往里鉆去。 越往里,夜無眠疼地嘴角直顫,哆哆嗦嗦道:“都說被蜈蚣咬了最疼,往常我還不信,今日可算是信了!” 他看不到后背肩胛骨的細(xì)節(jié),但大致能感受到,蜈蚣破開皮膚,咬開肉后,直奔著入肉插骨的那柄勾刀而去。 緊接著就是微微的震動,間或響起輕輕的啃咬聲音。 汗水沿著夜無眠的額頭,細(xì)密密地淌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