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不久后,便有來自四九城的藝術家和評論家紛紛前來觀賞李向明的作品。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縣城的文化館迎來了幾位特殊的訪客。
他們穿著不同于工人們的服裝,言談舉止間流露出都市的氣息。
顯然,這些來自大城市的藝術家們對于這座小小的文化館充滿了好奇。
“這幅《工人》的確非同凡響。”
一位戴著圓形眼鏡的中年男士站在畫前,他的眉宇之間透露出專業的審視,那是著名的藝術評論家周文斌,他的文章經常見諸于各大報紙。
旁邊,一位身姿高挑的女性輕聲附和:
“確實,每一筆每一劃都飽含力量和情感,這位畫家將工人階級的壯美展現得淋漓盡致。”
她是著名女畫家莫雨桐,自己也是畫工精細,對同行的優秀作品自然心生敬意。
李向明站在一旁靜靜觀察著他們的反應。
周文斌轉過身來,目光落在李向明身上,眼中閃過一絲驚訝:
“你就是這幅作品的作者?年輕有為啊!你愿意跟我談談你的創作靈感嗎?”
李向明點了點頭,他盡量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平靜:
“當然可以,我的靈感主要來源于我每天所見的工人們。
他們是這個國家最堅實的基石,我希望借由我的畫作讓更多人看到他們的辛勤與美麗。”
莫雨桐微笑著接過話茬:“你的畫作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我相信很快你的名字將會被整個世界的藝術界所熟知。”
在他們中還有報社的成員,在對著李向明的畫作找角度拍照。
李向明溫和地笑了笑,沒有說話。
……
在這個年代,報紙是最主要的新聞媒介。
當《工人》這幅畫作的消息在報紙上刊登后,它的影響力迅速擴散到了各地。
從四九城的繁華街頭到偏遠鄉村的靜謐田野,無數人的目光被這份報紙上的畫作所吸引。
在一家飯店內里,一位穿著時髦的年輕女藝術家張曉梅正靜靜地坐在窗邊,她的目光落在手中的報紙上,那幅《工人》的畫作仿佛在對她講述著一段段不為人知的故事。
她的眼眸中閃過震撼和敬意,手指輕輕地撫摸著報紙上的圖像,仿佛能感受到那些工人的汗水和堅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