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童瑤帶著頭燈用鏟子用力的鏟,一大片藤壺落在沙灘下。 其他人帶頭燈的帶頭燈,手電筒沒法拿,在沙灘挖個洞,手電筒調整位置,用沙子埋上大半截完事。 邊聊天邊干活也快,一面的藤壺清理完,腳底下藤壺和貝類滿沙灘都是。 大家伙再收拾進籮筐,抬遠點放好。 再合力拉船,使之翻面,繼續清理另一面。 王牛清理著就張口問楊父,兩人年紀差不多,他直接喊名字了: “阿廣,船上完漆估計要一兩點了,你們還出海不。” 楊父嘆了口氣: “肯定是出不了,新海域那邊還放著延伸釣和地籠,過了一天了,明天上午再去收。” 王牛笑了笑: “這些放個一兩天都沒事,主要是明天這條船上完漆就放在碼頭,村里人的船都開走了。 你們家那兩條船大家伙都認識,這條船人家一看就是新上漆了,肯定會問起來,到時候咋解釋。” 楊父一想也是這個道理,用鐵鍬刮了一片藤壺下來才接話: “實在不行我們連夜開到鎮上碼頭,等明天上午收完貨再開回來吧,到時候村里問起,我們就說早就跟人訂好了,今天選好日子才開回來。” 王牛笑呵呵點頭: “對,這樣好,村里人多嘴雜,好奇心也多,大家伙也不傻,看到你們今天賺錢,早上船就在碼頭上,不說嘴都沒辦法。” 王牛是經常被村里人說嘴的人,對村里人的心理活動和言論異常敏感,也是擔心楊家會被村里人說嘴,才提的建議。 楊母笑道: “阿牛啊,還好有你提醒,我們家都是心大的,還想著明天直接丟碼頭上就沒事了,沒想到這出。” 王牛不好意思的搖頭: “我這是瞎擔心的,你們家在村里人緣也好,大家伙也就好奇說兩句,沒啥壞心思。” 這倒是,阿公阿嫲在以前村里口碑還是不錯的,現在嘛,就是年紀大了,愛去跟老哥們老姐妹炫耀幾句。 那些老人家們對兩人是又羨慕又酸,友誼的小船非常不穩。 楊父是年輕時就出海,很少有機會在村子里走往,大家伙見到也就打個招呼,隨便說幾句。 楊母倒是人緣不錯,情報頭頭嘛,只要三觀一致的婦女大娘們都樂意和她處。 童瑤是近半年口碑變好了,特別是賣魷魚那會,帶著大家伙發了些小財,加上平時嘴巴會說,在村里那是有點扛把子的意思。 反正誰家大娘啊、媳婦啊和人干架干不過,就特地來找童瑤撐腰。 楊清樺三兄弟就和楊父一樣,默默無聞,隱形人似的。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楊清樺三兄弟的好友也是這樣的,悶聲干活型,只有誰家請人吃飯,聚在一塊才會聊幾句,極少會聚在一塊。 楊母聽王牛這番話,心里開心得很,嘴上謙虛著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