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小家伙說不清楚,只能幾個字往外蹦,配上他一驚一乍的小表情,也能和哥哥姐姐搭得上話。 但這僅限于4-6歲的三個小孩。 楊大哥家三兒一女,三兒子楊溪林6歲,小女兒楊溪莉4歲。 楊二哥家兩個兒子,小兒子楊溪強4歲。 此時圍在楊溪俊身邊嘰嘰喳喳的聊天。 “弟弟,你真好,還能坐船出去玩。” “是哇,弟弟能看大魚。” “弟弟還可以吃糖。” “小嬸對弟弟真好,我娘對我一點也不好。” 幾個小孩說話密集,楊溪俊插不上話,著急的站直小身子,小臉憋紅大喊: “慢!慢,俊俊說話。” 幾個小孩才停下來聽他斷斷續(xù)續(xù)的說話。 童瑤看到兒子玩得起勁,不過去湊熱鬧。 去廚房幫打下手,楊母見她進(jìn)來,手里拿的油桶下意識的往柜子里藏。 童瑤囧了囧: “娘,我就幫你揉面,不至于不至于。” 楊母這才放下心,將盆給她,從面缸里一碗一碗的放面粉。 童瑤和楊母阿嫲在廚房揉面,今天中午就做鲅魚餃子,一頓也做不完,留著晚上做一頓。 還有剩下的,楊母打算拿去給兩個大嫂。 雖說大嫂摳門,從來不送自家,但是楊母在親戚走往這一塊,有富裕的也不會吝嗇,村里要是說嘴也不會說到她頭上。 楊母拿著將一條一米長左右的鲅魚分成兩半,放在桶里,出廚房門喊道: “素芬、雪秀去給你們大伯娘和二伯娘送魚。” 在院外分揀麻袋貝類的楊大嫂和楊二嫂,去井邊洗個手,去送魚。 楊大嫂送魚的途中,越看桶里的魚心里越不平,和楊二嫂嘀嘀咕咕。 說的楊二嫂眼神變化莫測,閃爍了片刻,最終回歸平靜。 楊家。 楊父和楊清剛剛回來,到了中午天氣陰沉,海上風(fēng)大,再這么下去也網(wǎng)不到什么魚貨,浪費油錢,索性就開船回來。 童瑤在廚房幫曬柴,楊溪俊玩得滿頭大汗跑過來找娘。 “哎喲,俊俊來了,瑤瑤你拿塊毛巾來給他擦擦汗,小娃娃不趕緊給他擦干,容易受風(fēng)。” 阿嫲包著餃子,心疼的看著粘在童瑤后背的楊溪俊。 童瑤看了看外面的日頭,這么熱的天,哪來的風(fēng)? 不過她也知道老人家說的有道理,讓兒子在廚房等著,自己去拿小毛巾。 楊母和阿嫲都忙著包餃子,時不時說著村里的八卦。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