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一樣的國學典籍,你可以這樣理解,我可以那樣理解,每個統治者都能隨便發揮,拿來為我所用,將其變成統治的護身符。 天文學便是如此。 “妖道”李淳風同時還是個天文學家,數學學的挺好,還會看星星,他居然可以根據天象推斷出武則天在四十年后要篡位…… 但星星的位置跟武則天篡位有個鳥毛的聯系?沒有,反正天象就這么說…… 國學的功能與此類似。 為什么大臣必須效忠皇帝?沒有理由,孔子這么曰的,孟子這么云的,儒家經典就是這么說的,你就得這么做。 相比之下,數學就不行了,因為一加一等于二,所以就應該由我當皇帝?這不像話。 為了像話,為了權力,統治者們不約而同紛紛把數學扒拉到一邊去了…… 可以說,我們古代幾乎所有的事情,都壞在統治者身上。 不是這些統治者太愚蠢、太短視、太膚淺,相反,正是因為他們太聰明、太有見地、也太自私,只要是利于維護自己的統治,能夠“家天下”的一代一代享受著絕對的權力,就會扼殺一切有可能影響統治的隱患。 漢武帝不明白儒家學術種不出糧食、織不出布匹嗎? 康熙不知道火器的威力嗎? 他們全都知道,但正是因為知道,所以他們一個選擇支持儒家學術,一個選擇扼殺火器的發展…… 這是整個民族的悲哀。 房俊不覺得自己真的能改天換地,鼓吹幾句口號就能扭轉統治階層的意志。 雖然不至于像是某些鼓吹“宇宙無限”的家伙那樣被燒死,但是想要動搖這個早已根深蒂固的頑疾,不比蜉蝣撼樹容易多少…… 數學被全社會棄若敝履,這是現實。 所以房俊想要為數學正名,不能僅從數學本身著手。 在這之前,他需要先做一件別的事情。 揚名…… 在這個刷臉刷名望的時代,名氣是比真金白銀還要可靠的資本,有了名氣,不管干什么,都是事半功倍。 吃過早膳,房俊正在書房里享受著久違的“椅子”,腦子里構思著“成名養望”的計劃,便有吳王府的仆人找上門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