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而且兩人將這個“唱”字不斷拉長,鋼琴雖然停了下來,但是有弦樂鋪了進來。 就在觀眾沉浸于兩人的歌聲中,不忍打破著和諧美好的和音時,音樂卻戛然而止。 有閉上眼傾聽的觀眾,下意識的睜開眼,卻發現臺上的李志凡和于洋洋已經從鋼琴前離開,走到舞臺邊,分別接過樂手遞來的吉他,兩人同時背在了身上。 低沉的貝斯聲滾滾而來,接著是清晰又帶感的鼓聲,隨之響起。 臺上倆人快速準備好之后,互相之間給了一個眼神,接著手指同時開始動了起來。 不同的是,李志凡的手指如無影掌一樣翻飛,而于洋洋的手指則像是青蔥一樣,一個讓觀眾什么都看不到,一個卻是讓觀眾看得清清楚楚。 雖然于洋洋的吉他技術比不上李志凡一半,但這并不代表她彈不好。 相反,她的彈奏雖然沒有太過炫技,卻非常契合,若是樂感好的觀眾仔細聽辨她彈奏的部分,肯定會大呼驚訝。 舞臺風格一下子轉變成了搖滾范兒,倆人各自背對著鋼琴,分別朝向兩個方向的觀眾,李志凡率先開唱: “當,我和世界不一樣,那就讓我不一樣……” 熟悉的旋律熟悉的歌詞,更是熟悉的聲音,換來的依然是觀眾熱情的反饋。 主歌第一遍都是李志凡在場,而再次到了副歌的部分,于洋洋的聲音才加進來,而且是高三度的和聲唱法,這讓觀眾產生了她只是個配角的想法。 副歌一過,間奏部分也做了改變,整個間奏的演奏,就是一段升調式的演奏,只有仔細聽才會聽出,在不經意的兩個音符和兩個小節之間,樂調已經變了。 然而大部分觀眾是聽不太出來的,這也是李志凡這么做的原因,就是要在潛移默化中,將前一段原本適合他的調,變成了于洋洋適合的調。 所以,當第二段主歌開始的時候,于洋洋不再是之前那種和風細雨的演唱方式,也發揮出自己中高音區的最大亮點和優勢。 “對,愛我的人別緊張,我的固執很善良……” 臺下觀眾: “咦?怎么她唱的一點都不吃力啊?” “是??!這個調好像已經不是剛才她唱的那個和聲調了?!? “如果判斷沒錯的話,她現在這個調,比剛才李志凡唱的調要升了大概四個全音左右?!? “是三個半,也就是七個半音!” “哇,你耳朵這么好,怎么聽出來的?” “呃,我不是聽出來的,我是看出來的,因為于洋洋手上吉他按著的和弦,就是A調和弦,而之前應該是降E調的和弦?!? “哦?這你都看都懂得!” “……” 如此嚴謹的觀眾,只是一少部分,然而很多觀眾其實是沒什么樂感的,只是單純的喜歡聽歌,更沒有什么音樂知識,所以在他們聽來,兩人前后的演唱似乎沒發生什么太多的變化,因為于洋洋現在的調,其實也只是比她剛才和聲的時候,高了半個音而已。 再次到了副歌部分,李志凡成了唱副歌的那個人。 但因為這一段沒有再進行降調處理,所以他的和聲演唱,提高了半個音,而他的音域對這個高度來說,是完全可以承擔的。 這一段就比較自由了,任由兩人隨意發揮,只是于洋洋依然在常規的樂句之內,發揮著自己的特色,但李志凡卻是登天了一樣,以咽音的方式發出和于洋洋同一個調的音,也就是所謂的男生唱女生調。 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李志凡依然能保持著良好的胸聲發揮,所以觀眾聽起來不會覺得刺耳,他的高音不會讓人覺得難受。 很多歌手能唱高音,尤其是一些女歌手,肆無忌憚的飆高音,但因為沒有胸聲墊底,所以聽起來就像是鬼哭狼嚎的凄厲尖叫一樣,不悅耳反而更刺耳。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