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在相關音樂上,《梁山伯和祝英臺》衍生出來的音樂則非常多,也非常雜,每一個戲種都有不同的曲調,近現代以后,幾乎是每出一個影視作品,就有一首相關的音樂,有古風的、有流行的,還有RB西洋風格的,但卻沒有一首標志性的《梁祝》音樂。 究其根本,是因為這個世界沒有陳剛和何占豪兩位大師,也沒有那些協助創作的滬市音樂學院的教授們,所以沒有《梁祝》小提琴協奏曲,自然也就沒有衍生出來的各種改編版本。 好在那些戲曲還在,尤其是越劇、滬劇和昆曲的《梁山伯和祝英臺》,《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大量的素材都是從這些戲曲中來的。 因此李志凡才能說,今天要彈奏的這首鋼琴曲,是根據華夏古典戲曲曲調改編,而非自創。 “那我就等著聽你今天的演奏!” 中居優斗說,“你要加油!” “謝謝!”李志凡笑笑。 正好這時現場導演過來安頓秩序,李志凡和中居優斗暫時告別,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九點十分。 決賽錄制正式開始。 最先上場的,是業余青年組。 參加比賽這么長時間,李志凡還沒見識過這些業余組選手的水平。 通常很多外行都會認為,業余組選手的水平一定不如專業組。 實際不然,走到十強這一步,無論是哪個組都有牛人存在,甚至業余少兒組都有實力不菲的小選手。 只是業余組的整體水平不能跟專業組比較而已。 這次大賽依然是按照復賽時候的規則,把演奏的曲目分了三個組別,公開組的曲目任然是基本分90,其他兩組基本分95,加上首席評審手里有5分,可以選擇給予自己心儀的選手任意分數。 這次的首席評審,依然是克萊德-韋爾,兩旁的其他評審和復賽時略有不同,像李文迪這次就不見了,而且人數也從九人擴增至了13人,全部坐在觀眾席的第一排。 業余青年組第一位上臺的選手,是個年紀不大的男生。 自我介紹說現在是一個咖啡館的鋼琴師,坐在鋼琴前很流暢的彈奏了一首不到三分鐘的曲目,最后得到了八十四分。 這個成績看起來不高,其實到了決賽這個地步,評審們都把分數壓的很低,一來是小心謹慎,二來是給后面的選手打分留下了空間。 第(2/3)頁